近段兒來,我在課堂上常常對學生們說,我們要做個思考的人,我們要有思考的思維。讓思考的習慣伴隨我們的終身。
隨著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掌控和對孩子們的了解,我越來越發感到思考的重要性。讀課文時,把文字變成美麗的畫面,需要思考。看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想把它變成優美的文字需要思考。要想更好地完成造句、轉述,仿寫一類的習題同樣需要思考。寫美文要思考,做應用題要思考,甚至吃什么飯,穿什么衣也要思考。思考會讓我們的思維更加的活躍。思考會讓我們更好的成長。思考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思考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可是現在的孩子們習慣于讀書,背書,抄寫詞語,聽寫詞語。懶得思考,懶得表達,懶得動手。一提到讀書,一提到寫詞語都很積極。但是一旦接觸到表達的問題,需要思考的問題,全班就會啞口無言。無論我怎么鼓勵,只有極少數的像星星一般的一兩個人舉手,站起來后回答的還不盡人意。再后來,我就逼著他們去思考,不管舉不舉手,我都指名回答。
作為老師,同樣需要不斷地思考。從大的框架式的思考,到小的每節課的思考,再到課堂上的隨機應變。如果老師的思維很靈活,必然會帶動孩子們積極地思考,踴躍地發言。即使孩子們有冷場的現象,也會被老師的循循善誘再次點燃他們思想的火花。
考試臨近,需要記憶的內容孩子們都很積極地背誦。聽寫的內容只要給充足的時間,他們也能很好的糾錯。可是,一到做題,就錯的亂七八糟,慘不忍睹。做一張卷紙,需要很長時間,花很大力氣去講。可是還是有一部分人不會,頭疼的很。
相處多了,我會發現,會思考的孩子,語言表達就好,干活也快,各方面都發展的好。
要想養成思考的習慣并不難:平時和老師父母聊天,多問幾個為什么;做題時多寫幾個答案,力求自己的答案完美;讀書時做做批注,寫寫感受,遇到好的句子片段多讀讀,背背,學以致用;遇到不懂的地方多問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用心了,就思考了,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了。何樂而不為呢?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思維方式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決定著他的辦事效率,處事方式……
總之,思考無處不在,意義重大!養成思考的習慣太重要了!我會在不斷思考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讓生活過得越來越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