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是一篇舊文,我實在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寫下一些文字,只能拿來這篇舊文作為第一篇文章放在這里。
時間長了就會讓人忘記痛。贏,就贏在時間上;輸,也輸在時間上。
——題記
站在2010年的開始,我心中有一股沖動想要寫些什么。
十年,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會是一個短暫的時間,無論是耄耋老人抑或黃發孩童。2000年開始的時候,我還在家鄉,在讀小學。而今,我已輾轉兩個城市,在外求學第六個年頭了。雖說家離得并不算遠,但回家總是奢望,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那溫暖的避風港——家。
2000年的元月,我讀小學五年級,正是人生中迄今為止最快樂最輕松的時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家里買了電腦,我對著這個新奇的玩意充滿了興趣,但卻沒有整天撲在上面,也沒能像很多IT巨人一樣開始了成功的第一步,似乎計算機技術這個陌生的詞語對我沒有絲毫影響,我依然無憂無慮地過著小學生活。平常上課,看看書,去上奧賽班,練練字,當然了,看電視是主要的。就在這個時候,我的文學之夢起飛了。五年級時寫得一篇文章在市里獲獎了,很高興,自己也投稿了,還領到了稿費。我從讀小學四年級開始看《童話大王》,這本雜志對我的影響很深,自己也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那個時候,我就勾勒自己的長篇作品,自己也動筆寫了一下,只是,沒能堅持下來。
2001年我開始學鋼琴,這個樂器之王的確令我著迷,我并不像很多琴童那樣覺得練琴很苦,也許自己從小練字已經習慣苦了吧。轉眼間我就要小學畢業了,不過小縣城里的小升初沒大城市里那么麻煩,學校任意選,我選擇去五中,或者說是我父母選擇去五中。學琴練琴依然繼續,但是初中畢竟和小學不同,我有很多課要上,很多作業要寫,而且五中以作業多而出名。當時的我沒有堅持把鋼琴學下去,因為我要考名校,學習就得放首位。把時間擠出來給學習不得不是我中斷了三年的學琴生涯。直至今日,我也只不過會彈很少的曲子。
2002年我初一下學期,整天充斥我生活的是考試,五中的月考。我當時仍然很關注小學的同學在初級中學的表現。幾乎整個初中,統考的考試我總會去打聽下初級中學那么同學的成績。另外沮喪的是我總不是最優秀的。但我絲毫沒有過氣餒或者自暴自棄過,總是很努力很努力地繼續做題。
2003年的秋天我升入初三,迎接中國教育體制下的第一場重要考試——中考。家鄉的高中在我剛讀初一時就開始沒落了,已經很少有人能考試上國內一流大學。在我上小學時,媽媽每年都會在高考發榜時帶我去高中門口看紅榜,上面一個個名字,后面注明了考取的學校。那時還是有很多北大清華之類名校在榜的。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個意識。初三是緊張而又忙碌的,每天有著做不完的作業。真得做不完,我每天能夠完成20張中考試卷,但學校給的作業量比這個還多。直到中考結束,我們那一屆初三還有幾十套中考試卷沒有發下來做。現在對當時的感受已經淡忘的差不多了。記憶中留下的只有一些比較美好的東西。當時的內心也許并不平靜,但自己現如今只記得最后的結果了。
2004年中考,我考了全班70多人中第一名,全校1700多人中第三名,全縣18000多人中第六名。這個成績是我整個初中辛辛苦苦掙來的,尤其是初三。后來我又參加了*高中的自主招生和**一中的實驗班選拔,都通過了,但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當時我是覺得自己很幸運。內心經過一番不太長不太激烈的掙扎,我決定去蘇高中。從此,離家千里之外,南下姑蘇求學。
2005年,我在蘇州已經待了一個學期多了,記得那個冬天蘇州下雪了,據說是近十年的第一場雪。新的環境給予我新的視野與體驗,只是我沒能在學業上或者說是考試上繼續我以前的光榮傳統。宿舍的冷清,尤其在學校放假的時候更讓人心冷。偌大校園自己總是孤零零的。有時去文化市場買書,要走很遠很遠,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總覺得“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自己的數學成績也一天天原地踏步,不見起色。
2006年,我轉入了上一屆去讀高三,在06年參加了第一次高考。成績不夠中科大只夠東南大學,我繼續留下來讀自己的高三。高三那年,我搬出宿舍,在外面租房子住。我其實不相信一步落下就會步步落后,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別人從未停止前進,自己只能付出更多。從我上了高中,以往的那種單純的感覺不見了,總是覺得心很累。雖然自己在初三時也很苦,但是心不累,或者不會一直累。然而,自己卻在高中沒有能夠尋覓到真正的自我。
2007年,我的高考之年。坦白來說,我在高中的成績并不好,現在過去這么久了,我心里越發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最多能考上的是南大而不是北大。考試的心態與發揮讓自己的成績在低點而非高點。難過、難受,構成了我07年那個暑假的主旋律。家里的氣氛也一直不好。
2008年,我確定自己必須在現在這所學校里待四年了,剛入學的不甘也不再掛在嘴邊。大一的時候學習還是挺認真的,在學生會里也很有激情。只是,時間,時間會磨滅掉一切,包括當時的痛苦與決心。
2009年年初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過,09年,關鍵的一年。可是我沒能做到。自己現在越發不如年幼的自己顯得更加堅強與有毅力。兩年都是系里第五名,一段插曲讓我沒有在學生會繼續干滿兩年。從剛入學到現在,自己對未來的短期計劃一變再變。最初因為分數和志愿的問題,心有不甘,準備畢業讀法碩。后來考慮過后,這個計劃放棄。接著有打算考CPA,可是技術上和定位上的一些問題,這個計劃也從未實施。接著打算考研,讀經濟學類專業的碩士,起初想報人大,覺得太難,就換清華。后來想靠金融的碩士,就有換成計劃考金融聯考報復旦。就當我真得下了決心,不是我變了,而是金融聯考變了,11年取消金融聯考。我很抑郁,雖說可以繼續報復旦金融,但是我已經不想了。考慮到出國,自己也去新東方報名上iBT班了,iBT后來也考了,但是條件原因,又不出國了。我不甘心這樣,我要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以上的種種,每次都花費了很多時間來調查考慮,大學一半的時光就在我的種種計劃中溜走了。于是我狠下心來,背水一戰,決定考**的研究生。大三的上半學期倒是表現還可以,可是越往后斗志越差,行動越少。
十年了,我其實放棄了很多很多。我喜歡讀書,喜歡寫文章,寫寫小說。我還喜歡唱歌,喜歡畫畫。我也很喜歡練書法,彈鋼琴,玩電腦。小學的時候喜歡踢足球,高中時喜歡打籃球,上了大學喜歡打羽毛球。只是,我的種種愛好雖然都有希望培養下去而成為謀生的出路,但是我沒有選擇它們。我選擇了上學讀書拿文憑。正因如此,我越長大,考試越重要,我心態就越不平和。因為我知道我上學的機會成本太大太大了。
十年了,我學生生涯中最重要的十年。迄今為止,我沒有絲毫出色的地方讓我值得驕傲與自豪。現在的自己就像是在人生的賭場上進行賭博,我馬上又要進行一次重要的賭博,可以說是我經歷過的最重要的賭博。現在我能做的只是不斷增加手中的籌碼。
時間不斷流逝,所有的一切都會改變。十年蹤跡,年少的我亦如輕柔的柳絮隨風而逝。回首往事,我無言。是在追憶韶華,還是遺憾余恨?現在我明白想得太多無補于事,做得多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