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書館是思想的殿堂,是個好地方。
特別是在你翻了很多的書之后。不論是粗看還是細翻,哪怕只單單是眼睛掃過了足夠多的書名,都會有舒緩疲勞的作用。
這種奇特的感覺會隨著時間的延長和對那兒熟悉的程度而不斷加深。
看到那么多書,包裝和名字各具特色,有新出版沒多久的,有年代久遠的。
看書的時候,我就突發奇想,試圖要在腦海勾畫出作者當時想要呈現出想法而神采各異的樣子。
顯然打開每一本書,都會有一個陌生的思想等待呈現,就像觀眾已經就位,演出便緊跟著開始了,這簡直是一場思想交匯的華麗表演,無論是何種形式,顯然都有其價值趨向,觀眾是哀傷,是喜悅,是憤怒,是淡定,是無感,各有說辭。
從這么多書中,你能看到什么?能不能從更遠的角度去思考?
突然納悶了,為什么會有寫成書這么一個想法的?
而且千百年來,創作從未停止,一直延續至今。
現如今,隨著自媒體平臺的出現,寫作儼然已經變成了一件更加大眾化的事。
且不說寫作質量如何,觀點是否豐富、全面。即使人云亦云,也至少能看到人相比于其它物種,更加豐富的一面。這是身為人之所以復雜又之所以可愛的地方。
大同小異,皆為傳承。
這里說魯迅的一句話最合適——現在的子,便是將來的父,也便是將來的祖。
看來每一代都是這樣,生活的方式在變,而生命的開始和結束則是固定不變的。
傳承是最有意義的事,是守其本位。在這條鏈條上,做好自己的這一環,是為下一環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