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提起筆來寫東西了,似乎每天刷抖音、刷微博、看新聞、看電視劇成為日常主要生活內容,這樣的結果就是短暫的愉悅,因為一個短暫的視頻獲得一瞬間的快樂,其實不止是快樂,是對生活的向往,我們仍在生活中期望一種美好。
潛移默化中我們會以為跟拍攝者陷入同樣的境遇,有同樣的共鳴,似乎還會思考如果是自己該如何,在這個信息數據大爆炸的時代,又如何能做到不被引導和灌輸,有的人生活很酷,有的人生活乏味,有的人在陽光下,有的人還在黑暗中,但生來為人,我們痛苦掙扎,我們亦是創造者。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雖有時受到限制,但我們能一直堅守和選擇的是內心,無論怎么變化,一個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安放總要放在陽光下曬曬,那透明的光亮穿過縫隙直達每一處,溫暖的底色是生活的起色。
孤獨是人生常態,一群人的熱鬧和一個人的安靜,其實沒什么不同,之所以胡思亂想,很大程度上我們受到了影響,屏幕前的人看著視頻里的人生活方式,總會回過頭來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思考,抽離網絡,回到現實的反差會讓人覺得無力,其實仔細想想,便也覺得是一種逃避,逃避現實躲進虛構的世界里觀他人色,看眾生相,而自己需要做的被隱藏起了,所以頹廢很容易,不頹廢更難了。
我們既在溝通又在沉默,不斷輸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自我表達,言論自由。另一方面我們其實更加沉默了,在看一件事發酵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經歷那樣的過程卻總覺得知道結果,然后我們遇到同樣的事或以沉默或以無視,這樣我們獲得了什么,這樣的方式是否真的是一種免疫系統,保護我們不受傷害。
很多時候也總是想勸誡自己振作起來,不要躺平,做個自律的人吧,開始訂計劃,開始邁出第一步,但總會在遇到一點小問題時產生偏差,既而就不了了之,但相比于以前的沖動,現在更加是不動聲色的崩潰,然后再爬起來,接著愛這個世界,沒有平靜的生活,有的是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在一次次波浪中坐看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