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吳校長在“馨火訪學南京行”做分享,看到群里發(fā)的鏈接,我就點擊進去了。不一會兒楊瑞清校長開始做報告,他的觀點好耳熟啊,和荷農做鄰居,楊瑞清~~楊瑞清~~行知小學,陶行知,南京曉莊師范……難道是他?在2010年的時候,我參加了南師大國培,到過行知小學,莫非這是當時的校長,我聽過他的講座的啊?!找找,當時我寫有聽課心得著呢,就在QQ日志里。搜索“印象南京”――真的是他?!
2010年12月20號,我們參觀了南京行知小學,并聆聽了楊瑞清校長的題為“走在行知路上,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的報告。
楊校長一心為學生著想,為學校著想,他的這種做法淳樸而真摯,讓人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三番五次的圈地運動,幾起幾落的校辦工廠;還有選荷農做鄰居,等等等等,無不透漏著他對教育的熱愛與執(zhí)著。
學校的特色:生活教育,愛滿天下。讓學生動手,玩泥巴也是課程。學校的以人為本的育人文化,校長對學生的教育都是:大家要努力學習,以后考大學,考不上大學也不要緊,那就種荷花。多么寬松的育人環(huán)境。
這個學校的孩子真幸福。
特別是花苞心態(tài),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校長對他們也是非常的上心。用花苞心態(tài)來看他們,自然而樸實。在這喧囂的社會,還有這么一群人這么純粹的,踏踏實實的,一心撲在工作上,著實難得,難得啊。
當時的心得
我在南京的照片
2010年12月10日
在陶行知紀念館
當時的我
昨天課上的楊校長
楊校長幾乎沒有變化
楊校長和吳校長
八年過去了,真快啊。
當時在南京學習半個月,培訓的內容是真好,很讓人喜歡:小學教育抓素質,不要精致,寧可粗糙;要打好地基,等等等等。當時的情況就是聽著很激動,想想很感動,回來不敢動,因為你不適合我的鞋,我就要削你的腳――削足適履。
八年過去了,我們的教育還是這樣的――口頭上推進素質教育,實際上完全是應試教育。從三門峽到南京也就八個小時的火車,為什么這差距用八年都趕不上?
還好,有了互加計劃;
還好,我去年到了一個小小的教學點;
還好,有王愷老師前邊領著;
還好,校長比較支持;
還好,有高淑娟老師教改的興趣很濃;
還好,有趙瓊瓊在一邊鼓勵著;
還好,有青椒學員給加油助威;
還好……
讓我們的2018年的春季,風風火火的嘗試了一把素質教育的味道,做了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累,比以前的工作內容多出很多,但是有錢難買我樂意,樂此不疲呀,非常非常愉快的一學期。前所未有的快樂,為自己是一名小學教師而快樂,為搭上了一列火車而快樂。
如果,有一天,有領導要叫停這件事情,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回得到從前?不確定,那將是一種怎樣的擰巴?不確定,那將會該有多么的讓人感到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