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小失明的海倫·凱勒發出這樣的呼喊與訴求,然而她并沒有得到她想要的“光明”,她卻依然比我們擁有這“光明”的健康人更深得這世界的喜愛,因為她能用心去感受這世界的存在,在肢體的感觸中去勾勒,去想象。這個世界,她遠比我們正常人體驗的更為豐富多彩,溫暖有趣。
而我,作為一個生命基本完善的人,卻要幻想著——假如給我三天黑暗。對,假如給我三天黑暗,我想體驗一下那種與世隔絕的感覺,體驗那種對事物的極致渴求,體驗那種無能為力的失望……我想我能體驗到很多更多我求之不得而彌之珍貴的東西。我們總為自己所得到的而感到慶幸,再別人不擁有的情況下更甚,卻殊不知,有時候擁有也是一種蒙蔽,我們永遠無法體驗別人的感受。生命的此岸和彼岸之間橫著的是我們一顆不去感知的心。
思想本就是獨特的屬于人類的能力,也是人類之所以可以稱霸世界的原因,但是我們卻并不懂得它的重要和如何使用。在我看完大劉的《三體》三部曲后,我越發覺得,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矛盾,多半是因為彼此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的,我們缺的就是去動用思維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去換位思考,而不因為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不同而互相傷害。越成長越是發現,換位思考,嘗試去體會別人的內心感受是一種多么重要或者必要的能力。
現在,我正坐在學校圖書館的四樓,伏案寫著這篇文章,窗戶上,書桌書架上,中午的陽光已經褪去,我還能感受到它的余溫,像亮起來的日光燈,給予著學習的同學;已經臨冬的季節里空氣是干燥冰冷的,我能從呼吸中體察到一絲絲凜冽,這是一個寒冬;夜幕將至,也像太陽初升,晝與夜的輪替,給我們更多不同的世界。
我們需要想象,它正是種大膽的創造,是對殘缺的修補。然后說到健康,千千萬萬的人中,完美無缺的能有幾個?說到底,每個都都是不完善的“海倫·凱勒”,需要用心去感受,去補充自己的那份缺失。
我總幻想,假如給我三天失明,我會怎樣,終于明白眼睛有多么重要,渴望斑斕的色彩,渴望看到我愛的人的模樣,渴望每個文字和形狀,渴望看到這世界的繁花似錦,美妙絕倫,不得不說,這是種美妙的體驗。
或許可以做一個公司,在安全前提下為客人提供這種不可觸及的感受,這種體驗過后,我想,這世界應該更加動人,我們也能看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