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阿斯湯加瑜伽之路
我前一段發過一篇文章寫了為什么人和人不一樣,有的人掙扎了很長時間的體式都沒有做下來,但是隔壁一個新手剛來就可以做,這篇文章用了小花和小芳的例子,講了她們的身體結構有很大差別,這種差別造成了她們體式完成上天生的硬件設定就不一樣。文章的結論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特的,所以外部的身體造型有的時候不能說明什么,練習瑜伽要專注自己內在的感受,不要去比較評判。
小花小芳各是奇葩,
傳說中標準身材的縱向比例是八個“腦袋”的長度,可是我們都是奇葩,標準的又有幾個呢?
今天的文章就算是前面那篇文章的一個延伸吧,實際上人和人的差別都用不著解剖地進入人的身體看骨骼的結構和形狀,單單是外表身體的比例就有很大的差別,比如四肢和軀干長度的比例,我們俗話說的大長腿,除了腿部肌肉勻稱,主要還是腿的長度和軀干的長度比相對比較長了一點。有的人看上去腿比較短,但是人家身軀相對長一點,就像我原來有個同學雖然個子比較小,但人家坐在椅子上的時候比誰都高呀,哈哈哈,想到我就想笑 (憋著)。當然還有手臂長短的問題....實際上光看身體外表,人和人的區別就非常大,不僅僅是四肢和軀干的比例,還有手和腳的形狀 - 比如你看到一個手倒立達人在vinyasa過程中飄來飄去的,他的手多半很大,手掌的肉墊很發達就像厚厚的橡膠做的吸盤,光是這個根基的優勢就大了去了 - 我等又小又都是骨頭沒有肉的手掌的人只能在廁所哭暈....
哦哦,書歸正傳,有的時候我們練習一個體式很長時間都進展不大,盡管我們很努力很自律,但是練到一個程度貌似就不再進步了。 你也去問老師,問你身邊的瑜伽達人,問你的朋友,到處搜集建議,但是你這個體式做的還是半死不活。每當這這樣的狀況發生,很多同學就會比較困惑,因為在我們的概念中,瑜伽就是關于做到一定的體式造型,只要我們花時間努力,練習,練習,練習...終歸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了,如果我們是一個自律勤奮的練習者,愿意花時間練習來開發身體的力量,靈活性和體式中的協調性,當然all is coming... 能夠有的最后都會有。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有我們經常忽視的對練習的影響因素,而這類因素是我們的能力無法改變的,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每一個身體的獨特的身體結構比例。
事實是,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身體比例都會讓練習者根本就不能特別“美”特別“順位”地完成某一個體式,或是讓一個體式對練習來說更加挑戰,需要更加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于此同時,這個獨特的身體比例卻在另外的一些體式中成為優勢。你只要是多想想這個你就會明白,在體式練習中和其他人比較完全是在自尋煩惱,每一個身體都有獨特的比例組合,都有在練習某個瑜伽體式時候的長處和短處,所以如果去追求一個“完美”或者“標準”的體式造型,或者去和其他人比較自己體式的造型和練習的進度,完全是蘋果比梨子還自以為是個火龍果。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點,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在瑜伽體式練習的過程中,身體的比例到底是如何對練習產生影響的:
Navasana 船式
船式是一個比較挑戰的體式,但是好像很少有人從身材比例的角度來解說過船式,但是船式的時候腿和軀干的長度比例是一件大事兒;因為你腿要抬起來在空中停留好幾個呼吸。 如果你的腿是“大長腿”, 那么抱歉你就需要更努力一點 - 因為你的髖屈肌(戳我讀關于髖屈肌的知識)就要工作的更努力一點才可以把腿hold在上抬的位置上。相反的話,如果你的腿相對比較短,這個活兒相對來講沒那么挑戰。所以長腿的學生剛開始練習船式的時候,彎曲膝蓋是非常有必要的,彎曲膝蓋可以減少髖屈肌的壓力,隨著練習等待力量積累的更多的時候再伸直膝蓋。
Supta Kurmasana 臥龜式
臥龜式需要學生手臂從胯下穿過在后背雙手抓在一起 - 這個體式非常挑戰。 很多人練習了很長時間手也不能抓在一起,這時候她們假設是靈活性不夠,肩不開等等;肩部和手臂的靈活性肯定都是重要的考量,但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因素是有很多人呢手臂就是短, 這樣和那些手臂相對比較長的學生比就是要吃很多的虧。 所以在練習中雙手抓瑜伽帶的兩端,或者雙手抓毛巾是可以的,因為這樣達到的效果和手臂長學生直接抓手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如果你認為有的人可以直接抓到手,甚至手抓到對側的手腕就是更好更深地進入體式,其實也未必,有的時候手臂長的先天優勢很大,這個時候手抓手腕和另外一個人手中間抓一個毛巾達到的效果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
Handstand Press-Up 慢起手倒立
從站立前屈直接慢慢起到手倒立需要很好的力量,全身的協調和控制。 然而身材比例也有很重要的角色,假如一個人上身比較長,腿相對比較短,這個人在慢起手倒立這個體式上就有了解剖結構的先天優勢。 這樣身體比例的人就更容易把身體的重量從腳上轉換到手的根基上, 因為相對比較短的下半身就會讓胯的中心更好地向前轉移到根基線 - 肩膀和手臂上;而一個身體比較短,腿相對比較長的人呢做到這個就會相對比較難,當他向前把胯移動到肩膀的上面的時候,胯就會跑到肩膀的后面,給腿向上從地板上抬起來造成不小的障礙。 也并不說這樣的人根本就練不會慢起手倒立,只是說有的人就是因為先天身材的比例就要比另外的人付出多的多的多的努力才能做到同樣一件事情。
Anjaneyasana 高弓步
弓步的一個變體就是雙手撐在地上,這個變體在各種瑜伽課上經常會看到。在這個體式中,后面腳的腳面著地,腳趾是繃起來的,后面的膝蓋向上提起,手在身體的兩側撐在地板上。很多瑜伽老師都讓學生的手平放在地面,但是經常看到有很多同學把手平放在地面是有難度的 - 這些同學可以用手指尖攏起撐地,或者攥拳頭用拳頭撐地,很多這種情況并不是因為肩部或者手臂手腕的靈活性,只不過是因為身體的比例問題罷了。 這個物理學很簡單,你的手臂的長度必須要長于你的小腿,否則你的手放在地上肯定有問題呀。但是就是有的人的手臂相對比較短,小腿骨相對比較長,這樣解剖學來講手放在地上就是逆天了。 這個時候就要用磚放在雙手下面啊,這樣手才能平放支撐呀,有問題嗎?
所以在瑜伽練習中,我們老是會有錯誤的想法認為體式都有一個完美或者標準的造型,我們的練習就是為了完成這個造型或者完美的凹出這個造型,但是單就今天我們分享的這幾個身體比例和體式的關系我們就可以看到,所謂進步,所謂體式的完成都是相對的。歸根到底,體式的目的不是為了造型,而是不管你身體是怎樣一種奇葩,甚至是奇葩的大長腿,體式的練習都要服務于你的身體,而不是反過來用身體去服務一個想象的造型。如果你看一個體式的外形你覺得很美,但是真正懂行的眼光看的不是美學,而是這個形狀是否屬于這個身體。
瑜伽,本來就沒有牽手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