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公園里終于又是綠蔭如織的模樣。天氣在一點一點的暖起來。今天放學后,小朋友們要求去學校旁邊的公園玩。
累了,卻也仍然走路回家。一路上,小朋友們搖頭晃腦興高采烈的唱著新學的春天的歌。
Hop, said the grasshopper, hop, hop, hop!
The summer is coming and I can’t stop.
All winter long I lay asleep,
and the winter seemed it would never, never end,
but an April raindrop fell on my nose,
and woke me up from my repose,
and now it's time to have a little peek,
and see if I can find a little friend.
看著她們毫無心事的模樣,覺得自己的嘗試是值得的。
不知不覺,在這個城市已經住了將近五年了。家里從兩個嘰嘰喳喳的小朋友又多了一個小妹妹。搬了一次家,終于有兩個每天要去學校的小朋友。這些年里種種的變化,讓人應接不暇。
選擇這個城市,很大原因是希望小朋友們能夠上這個北美第一家的華德福學校。曾經看過一個記錄片是敘述紐約小學的入學難,于是離開上海之前就開始幫湯圓(四歲)申請學校。曼哈頓共有兩家華德福學校,Rudorf steiner School是北美第一家華德福學校,成立于1928年,學生從3歲起入學可以一直上到12年級;另一家叫New Amsterdam,成立于2006年,當時僅僅有小學前3~6歲的班級。我同時申請了兩家學校,一樣交申請費,在網上填寫長長的表格,詳細的告知小朋友在家里生活的規律。New Amsterdam進行了約一小時的電話面試,老師十分耐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問題則為是否順產,如果愿意,請分享生產時印象深刻的細節。同時,向我介紹了學校,學生每天在校時間的安排,也安慰我紐約生活及人口的多樣性,文化差異和語言不會成為問題。一周后,告訴我有一個空位可以接收小朋友,不過要一周內決定,簽合同,付60%學費。Rudorf steiner School招生的老師則堅持要看到小朋友才決定是不是可以收她。當時頗為猶豫,但覺得還是要尊重小朋友自己的意見,于是決定還是要看到學校才最后決定上哪家。和老師約了面試的日期和時間,我們就去旅行了。
(兩家學校同樣嚴格的是媒體原則,即要求小孩子在家不看電視,電腦,不玩任何電子產品,我們完全贊同,目前小朋友在家不看電視,沒有屬于她們的任何電子設備。當然,她們可以自由的玩)
面試安排在我們到達后的第三天,期間我們大概的倒時差,在城里四處逛蕩,小朋友們曬太陽,在不同的playground玩。說是面試,其實是一個老師陪小朋友玩一會兒,她們說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單獨和這個老師一起可以讓爸爸陪著,不料湯圓無所謂的點點頭就走了。期間負責招生的老師和我們同樣大概的聊了小朋友在家作息規律,玩的情況,同時介紹學校。二小時后,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可以招收小朋友。她建議小朋友上半天,我有些猶豫,寫了封郵件告訴她小朋友在上海已經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上全天的幼兒園,我希望她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她同齡的小孩子一起。老師很快的回郵件給我說當天會和面試的老師及其他幼兒園老師開會,然后告訴我結果。不久,老師給我電話說她們討論的結果還是覺得半天比較合適小朋友,應該給她時間慢慢來。我說,如果這個是你們認真討論的結果,那我信任你們的經驗。
回家和小朋友討論,我們有兩個學校可以選擇,一個是這個見過老師的學校,還有一個如果她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小朋友肯定的說不要看了,我就喜歡這個學校,就上這個吧。
又:感謝老師們如此堅持,湯圓在半天的班級里適應的非常好,目前她最好的朋友也是當時班級里和她一起五年同一個班級的女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