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悟空傳》)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倚天屠龍記》)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三生七世,永墜閻羅,只為情故,雖死不悔。(《誅仙青云志》)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神雕俠侶》)
……
讀著這些句子,你是否也和我一樣,腦中浮現(xiàn)出一個個鮮活的面孔、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是的,創(chuàng)造警句,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也能點石成金。
“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當(dāng)明教眾人吟出此句時,一股視死如歸的悲壯撲面而來。所以張無忌橫空出世、力挽狂瀾時,明教上下才能死心蹋地,誓死追隨。
“芳心苦,忍回顧,
悔不及,難相處。
金鈴清脆噬血誤,
一生總被癡情訴。
鈴鐺咽,百花凋,
人影漸瘦鬢如霜。
深情苦,一生苦,
癡情只為無情苦 ”
當(dāng)碧瑤誦著《癡情咒》迎向誅仙劍時,那種毅然決然的犧牲精神,剎那間感天動地,成為電視劇《青云志》最高潮!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郭靖義守襄陽之舉作注腳,自有其感人力量。所以視他為殺父仇人的楊過立即說,“郭伯伯,你死后我會記住這句話的。”大義與親情兩難之境,一語道盡!
還有《誅仙》原著里時不時冒出的那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實為《老子》金句。《老子》5000言,句句都可被視為警句。
《論語》更絕,干脆就是語錄體。
當(dāng)宋太祖厲聲喝出那句:
臥蹋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
南唐后主的悲劇命運就決定了。
小說,文章,故事以及影視劇,甚至相聲、小品,只要有一、二金句被人傳誦,就會生命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