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劇''我的前半生''是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對于我這個原著黨來說還真的有點接受不了這樣類似愛上閨蜜男友的狗血改編。反正暑假期間,便溫習了亦舒其它小說,這次最有新鮮感觸的是''圓舞''這本書。
說來這本書和''喜寶''是我接觸亦舒小說的開端,因為那兩句經典語句''能說的委屈不是委屈,能奪走的愛人不是愛人''。以前就覺得“圓舞”主要講了類似忘年戀情的情節,那個對戀愛有著美好向往的年代,我主要只是關注承鈺的感情線去了,而現在看這本書主要站在旁觀者角度觀看一個個人物的戲曲,周承鈺的媽媽是一個典型只顧自己歡樂游戲人生的利己主義,自己享受風花雪月而有了承鈺,卻不顧自己孩子的幸福,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爸爸是誰,這樣情況下還遠離孩子選擇另外嫁人。讓自己女兒一直處于沒有爸爸的童年,從心理學角度上看,童年缺少父愛角色的女生,長大后會容易陷入戀父情結的戀愛中。主角周承鈺就是這樣,長大后一直反復糾纏在傅于琛的戀情中。當然幸運的是女主角最終脫離了這樣的循環,留著傅這一個人獨自跳這樣一曲''圓舞'',始終糾纏在承鈺青春時期的模樣女孩去愛惜照顧,又為了拜托亂倫道德的譴責,選擇成熟條件匹配的女性結婚又離婚這樣反復循環。其實,我內心還有點覺得這個傅先生會不會是新聞中老說的那種“戀童癖”哦?就像最近火熱的電視劇版''我的前半生''里的靳東角色,屬于享受''教學生''并''愛上學生''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