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尤其是以情感為主要方向的治療師,我常常會聽到很多的故事。多半與愛情有關,可,實際上,又與愛情并無太大關系。
? ?小悅和趙東的故事就是這樣。
? 小悅和趙東因微信而相識,也因微信而相愛。和所有的愛情故事一樣,開始總是美好而甜蜜。那時,雖是異地,甚至不曾謀面,可是兩人的心,卻因為有了彼此的存在,而雀躍明媚,仿佛秋日午后的陽光。因了空間的距離,這份愛情少了許多的瑣碎,多了憧憬的美好與渴望。
?幾個月后,兩人終于見面,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開始,依然是你儂我儂,心里的甜蜜,好像裝滿水的杯子,流淌的到處都是。小悅說,走路的時候都會莫名的跳起來,開心的像個孩子。
? 可是,時日漸長,最初的甜蜜變成了風干的花瓣,雖有花的樣子,卻沒了花的芬芳。兩人開始因為一些莫名的小事爭吵。
? ? 有時,是因為對方的一句話,有時,是因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甚至,有些爭吵是因為對方的一個表情一個眼神。每次吵完,兩人都很難過也很痛苦。好在,每次吵完,還能和好。
? ? 日子就在這樣的爭吵,和好,和好,爭吵的循環中一天天過去。后來,從開始的幾天一吵,變成一天幾吵,以至于兩人不堪忍受,分手。可是分手后,又被想念與后悔折磨,于是復合。可是復合后一樣的爭吵。
?在一起,彼此苦不堪言;不在一起,痛苦不堪。在又一次的吵架之后,無奈之下,小悅找到了我。
? ?這一次他們吵架的原因是小悅生病,趙東在外地出差,只能在電話和微信里表示關心和擔心。因為趙東沒有在小悅預期的時間發微信問候,恰恰小悅打電話給趙東,趙東又正在洗臉。雖然趙東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里就回了電話過來,但是小悅已經已經認定趙東是在故意不接自己的電話,是不在乎自己了,是不愛自己了。
? ? ?兩人因此大吵,趙東百般解釋,千般安慰,小悅還是傷心不已。最后,趙東也怒了,你說不愛就不愛吧。小悅更是幾近崩潰。
? ?小悅說,每次吵架,都是類似的原因,相似的情況。
? ?趙東委屈的說,無論自己多努力多用心,只要不是小悅希望的方式或者樣子,小悅就覺得是趙東不愛自己。小悅更是委屈的說,趙東根本不懂得自己。
? ?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懂得我;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按照我希望的方式來做;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每天給我打電話;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想什么。。。。。這些話,也許你并不陌生,甚至,你也是這么想的。
? 可是,親愛的,這是愛情嗎?你是在愛對方還是在控制對方呢?
? 也許你會說,難道,愛情不應該是這樣的嗎?是的,這不是愛情,這是以愛情的名義,在控制對方。只是把對方當做了滿足自己需要的一個“物體”而已。
? ? 是的,物體,也就是說沒有把對方當做一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行為的活生生的人。要讓對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標準來。不客氣的說,這是一種全能嬰兒自戀狀態。
? ?所謂嬰兒全能自戀狀態是指剛剛出生的嬰兒,是不能區分自己和媽媽是兩個各自獨立的人的。在嬰兒的狀態里,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媽媽就是世界。
? ? 嬰兒是不知道媽媽也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行為的。嬰兒只知道自己餓的時候,就有人來喂自己;寂寞的時候,就有人來陪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就有人來抱自己。所以,在嬰兒的感受中,自己就是世界的核心,有著上帝一般的能量。只要一有需要,那個被需要就會自動飛過來滿足自己。
? ? 在嬰兒的眼中,媽媽就是那神一樣的存在,能滿足自己所有需要的一個“神奇客體”。這樣的情況基本上要持續到兩歲左右,嬰兒才能知道自己和媽媽是兩個分開的獨立的個體。媽媽也有媽媽的局限性。
? ?而一個人,如果在兩歲之前的這種原始全能滿足感沒有被比較好的滿足過,就會在以后的人際關系中去繼續尋找,尤其是在愛情里面。 原始全能滿足感不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安全感不好。
? 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是想要掌控,以為掌控,就可以不失去。但是恰恰相反,在成人的關系里,越是掌控,越是失去的快。因為從生命的本性上來說,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希望活成自己的樣子。沒有人,愿意活成別人眼中的“公式”。
? ?故事中的小悅,經過咨詢,我們發現,原來,在她的嬰兒時期,她和媽媽相處的時間非常的短。滿月之后就很少見到媽媽了。因為媽媽忙于工作,把她交給奶奶。雖然奶奶對她非常的好,疼愛有加。可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媽媽對于嬰兒來說是不可替代的。
? ? 對于嬰兒時期的小悅來說并沒有被拋棄,卻體驗到了被拋棄的感覺。潛意識里面,一直害怕被拋棄。也就是說,小悅,在心理上,原始全能感沒有被充分的滿足過。
? ? 這也是在愛情里面,小悅一直想要控制的原因。因為害怕失去,因為在乎。有多在乎,就有多害怕,就有多控制。
? ? 所以小悅無法按照現實性的原則去期待對方給予回應,會期待對方能夠完全懂得他的需要,當自己有什么想法,根本不需要講出來,對方就能主動滿足。如果對方沒有這么做的的話,就覺得對方在傷害自己,是不愛自己,甚至因此暴怒。
你如此重要,我如此弱小,在你面前我只能緊緊抓住。
? ? 對于一些在成長過程中有較多創傷體驗的人來說,他可能是沒有能力將對方與自己都看做是平等的人,他需要將對方完全理想化,來滿足自己對于完美或是依賴的需要。
? ?與這樣的人相處,開始會很舒服。當我們被別人理想化時,我們會感受到被崇拜被肯定,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所以會很舒服。這也是在故事中,趙東最開始很舒服的原因。
? ?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理想化的人,慢慢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因為當一個人被別人塑造成上帝,而他自己又不是上帝時,這種落差本身就會讓人不堪重負。
? ? 而理想化他的人,之所以理想化他,是因為期待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缺失的部分,或者是找到一個可依賴的對象。所以,慢慢的,這個被理想化的人就會成為理想化他的人手中的一個道具,要成為他所期待的那樣的人,而不是我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是讓人更加不舒服的。
? ? 這個過程,就是控制和反控制的過程。通常這個時候,愛情中的兩個人就開始了了較量。每一次的爭吵,都是較量,都是在控制與反控制。
? ? 愛情,經常是一種借口。看起來,是自己特別在乎一個人,但實際上,你只是渴望這個人完全按照你的意愿,你的想法,你的步驟去滿足你的需要罷了。最狂熱的迷戀,其深處是最狂熱的控制欲。
你有多在乎,你就有多控制。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