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高三今又高三,師生備考戰(zhàn)猶酣。
高三是高中三年重要的一年,如果高中是一場1500米賽跑的話,高一是第一個500米,在懵懂里大家一起悠閑跑;高二是第二個500米,在緊張中環(huán)顧前后努力跑;高三是最后500米,在興奮里義無反顧拼命跑。
奔跑吧,高三!
高三不是終點,應當是新的起點。未來在這里騰飛,但不是著陸;生命在這里盛開,但不是枯萎;能量在這里爆發(fā),但不是發(fā)泄;人生在這里拼搏,但不是玩命;命運在這里輝煌,但不是慘淡。
萬千的高三學子奔跑在通往高考的賽道上,塵土飛揚;萬千的高三學子追夢在開往高考的列車上,萬馬奔騰;萬千的高三學子沖鋒在前往高考的戰(zhàn)壕里,戰(zhàn)旗獵獵。
高考是高中生人生重要的一個坎,是人生價值的一次體驗,是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一個節(jié)點。人生不是高考決定的,但很多時候高考改變了人生。
如果高考是一場人生中的一次戰(zhàn)斗,那么高三就是這場戰(zhàn)斗的主戰(zhàn)場。沖鋒陷陣的是高三學子,他們要在這里完成人生的一次跳躍,從勝利走向勝利;他們要在這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從成功走向成功。
高考無罪,高三有理。
有的人說,人生很貴,請別浪費!
老師要說,高考珍貴,把握機會!
既然高考珍貴,學校倍加珍惜。因為大家都知道,你的對手在看書,你的敵人在磨刀,你的閨蜜在減肥,對門老王在練腰。
于是老師帶領著學生日夜鏖戰(zhàn)在最前線,挖戰(zhàn)壕,筑工事,清地雷,積極備考,沉著應戰(zhàn)。
一輪復習,地毯式前進,掃除一切障礙。爬雪山過草地,越過一個又一個火線,清除一個又一個堡壘。課堂上加緊練兵,自習里不忘操練,用兵一時須養(yǎng)兵千日,師生不敢懈怠;周周練是對抗演習,找缺找差,然后補缺補差,掃除一切易錯點,全無敵;月考是小規(guī)模遭遇戰(zhàn),練兵要練膽,練準確度,練速度,練心態(tài),練心理素質,平時高考化,最后高考平時化;區(qū)域聯(lián)考是集團作戰(zhàn),一部分命題專家充當假想敵,深入研究高考試題和命題,模擬高考,力圖找尋備考和高考的最佳結合點,發(fā)現(xiàn)備考和高考的偏差,及時研討,及時調整,逐漸進入高考的深水區(qū)。
二輪復習,知識重新整合,能力進一步提升,方法再次歸納,思想逐步形成。每一位學生就會知道機槍如何射擊,手榴彈如何扔出去,炮彈如何能擊中目標,何時進攻,何時防守,怎樣取舍,怎樣去留,就會體驗到在考場上不能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如何把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三輪復習,訓練模擬,模擬反思,反思調整,調整再模擬,無他,唯手熟爾。高考前夕,回歸,一定要回歸,回歸課本,回歸糾錯,且學且珍惜,通過前幾輪的準備,再回頭找些一些關鍵的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成功。
大戰(zhàn)前夕是寂靜的。善于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會冷靜點思考過去的積累,會總結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會預想明天可能會遇到的一切可能,把握來源于自信,自信取決于自知,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師生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披星戴月,在沒有白天黑夜的戰(zhàn)壕里拼搏,而這背后一定少不了每一位學生的家長強有力的支持。
高三來了, 家長應當做些什么?是不聞不問,還是袖手旁觀,或者是同舟共濟,一道壓力山大。
經(jīng)驗告訴我們,理性,一定要做一位理性的家長。
高考有風險,家長要理性。
沒有了高考,孩子還是孩子,沒有了孩子,高考有個鳥用。
高考是重要的,但并不必要。成人比成才重要,成才比成功重要。柏楊說過,教育的目標最好簡化一點,把人培養(yǎng)成一個人,不要把他培養(yǎng)成一頭豬,不要培養(yǎng)成一只狗,也不要培養(yǎng)成一條狼,更不要培養(yǎng)成一個圣人,一旦想當圣人,或是被希望當圣人,那樣非花樣百出不可。
所以,教育要理性,教師要理性,家長要理性,人人都要理性。有理性的人參與,教育就不會悲催,也不會彼此殘殺,這樣才有希望。
做一位理性的家長,就像一位戰(zhàn)場外的母親一樣,子女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家長能做的就是理性地支持,默默地祝福,安靜地陪伴,做好家長應做的事情,不離不棄,不驕不躁。
心平氣和,隨遇而安;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理性的家長要恪守著幫而不忙,陪而不亂,愛而不過,親而不傷的原則。
家長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孤本,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對于每一次考試乃至高考,期望值要放低,清華北大不是唯一。有時候期望越高,學生壓力越大,就越容易失望。
陪伴是無聲的鼓勵和支持。陪伴孩子的家長務必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不刻意制造緊張壓抑的氣氛,少談考試,少談分數(shù)。試想剛打仗回來的士兵還和他說拼刺刀扔手榴彈死了多少人,他會如何反應?
高三是最辛苦的一年,孩子需要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情緒不穩(wěn)時、遇到挫折時、仿徨不知所措時,多給與正面的鼓勵與精神的支撐。
一些家長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的狀態(tài)好、復習效率高,就會著急,埋怨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說:“看別人學習多好,多勤奮,你呢?現(xiàn)在就業(yè)這么難,你考不上大學,將來干啥去?”這樣并不能激勵孩子上進,只會增加他的逆反心理。當更年期遇到青春期,不很好協(xié)調化解的話,只能兩敗俱傷,后悔終身。
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他們的長處和缺陷,制定一個務實的學習計劃,提高復習的時效性,調動他們積極主動的內動力,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孩子培養(yǎng)信心,樹立決心,取得進步。
盲目攀比是考生家長的大忌。不要動輒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學生比,更不可將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家長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努力發(fā)現(xiàn)孩子每時每刻的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就會發(fā)覺孩子會比以前可愛。
家長要像暖水瓶一樣,內心火熱,外表沉著。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平常心對待高考,不要把孩子整個人生的希望都放在高考上,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不該說的話,不要喋喋不休地亂說。信任應當是放開手腳給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不要事無巨細地操心,甚至操的稀碎。
日常家長不經(jīng)意掛在嘴邊的一些忌語,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表現(xiàn),雖是好心,卻容易辦成壞事。薩繆爾森說過,世界上的壞事80%是好人干的。
做為家長,要知道那些話能說,那些話不能說,不應該見面就嘮叨,三句話不說就發(fā)生爭吵,局勢立即緊張,新一輪冷戰(zhàn)又要開始。所以話到嘴邊要讓舌頭多打幾個圈,三思而后說。
下面列舉出來的,你是不是曾經(jīng)說過呢?
你一定要考上個985或者211,至少也要考個本科吧;
下次考試,你一定要在班里進步,還這樣是沒有希望的;
十幾年的學習,高三是關鍵,每次考試都重要,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今年考不好不要緊,打打基礎,明年可以復讀;
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你只要給俺好好復習考試就行了;
不好好復習咋弄,高考時看能不能來個超常發(fā)揮;
去年隔壁老王的兒子考上重點大學,你要能像他一樣就好了;
你這一次考了多少分,年級排名多少,班級排名多少,能減少失誤就好了。
……
類似這樣的話,其實還很多,大致都是這個意思。家長對學生的關心不過度,關愛不傷害,關切不越位。試想,整天面對學習和考試,白加黑,5加2,回家還要面對家長如此的操心,不爆炸才怪呢。
理解高三,理解高三的學子,不管是風雨還是彩虹,堅定地陪伴孩子一路走下去,這是常識,也是底線。
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在高三的一年的奔跑中,有的時候師生還真的在經(jīng)受著精神上的貧窮,在遭受著身心上的困苦,一路奔襲,不能停止。
我們雖然沒有背景,但依然用堅定的背影詮釋著奮斗的美好。美好的明天斷然少不了家長的陪伴,信任和理解,這也許是我們能夠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