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教育之
”爸媽不容易“
“你爸媽太不容易了,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順他們。”
我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聽過,或是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爸媽不容易。真的,我知道。即使沒有吃過豬肉,也不至于沒見過豬跑。
有個熟人結婚幾年一直懷不上,省內大大小小的醫院都跑遍,中藥西藥吃得家貧如洗,做了好幾次試管嬰兒,為了保胎臥床幾個月,終于如愿當了母親。
“你不知道,當媽媽真的很不容易。”
閨蜜結婚前是個很瀟灑的月光族,上千塊的衣服包包鞋子看中就買了。生娃后孩子一直喝國外直郵的奶粉,她自己的化妝品臺上,牌子從雅詩蘭黛、香奈兒、雪花秀變成了大寶、雪花膏、鳳凰甘油。
換季商城衣服打三折,她挑了半天想想放回去了。
“做什么都要錢。幼兒園就要兩千多一個月,養個孩子太不容易了。”
朋友蓬頭垢面從家里出來見我。我忍不住皺眉頭“你怎么頭發也不梳?”
“我沒空。下班去接完孩子,給他做好飯,一會還要送他去上補習班。可能剛剛做飯的時候不小心弄亂了。”
我聞著她一身的油煙味,突然不知道說什么。以前最討厭約她逛街,約好時間總是不準時,因為出門前照半天鏡子。
“你幫我問問你哪個同事愿意給他補課,錢不是問題。他老師都說其實他腦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好好學。”嗯,我也經常這么說。跟大多數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家長。
她一個月工資三千,一對一補課三百塊錢兩個小時。“錢不是問題。”當爸媽真的很不容易。
當過幾年班主任,家長電話打過來“老師啊,我這孩子,他不肯聽我們的話,只能交給你們了。你辛苦一點,多找他談話,做做他思想工作,我們是沒辦法了啊。誰當家長不想孩子好,可是現在的小孩,真不知道怎么教。老師啊,就交給你了啊。”
開家長會的時候幾個學生家長在聊天。
“唉,當父母真的是不容易。”
當父母不容易,那當什么容易些?
人生如戲。大家都在玩角色扮演,從小到大身份變換。小屁孩不會感嘆“當小盆友真的不容易。”哈,他們還沒學會這個詞。小學生學會了埋怨書包太重,玩耍的時間太少;初中時經常憤怒父母不理解自己,跟長輩們有代溝;高中生集體找到了一致的攻擊對象:萬惡的高考制度和應試教育。
參加同學聚會,圍在一起盡是吐槽。當老師太窮了,當醫生太累了,給資本主義打工太剝削人了,做小生意太操心費腦了、、、、、、誰都覺得自己挺不容易的,富二代同學爭家產也心好累。
有一哥們特能侃“哎,我也是醉了。我住那城中村,門口就有特殊服務的。每天經過都被她們喊一下‘帥哥,來!來!’都半年了,每天都被拒絕她們還不死心。”
我們笑話他臉上寫著饑渴兩個字。不過話說回來,做市場營銷的,有這毅力,也該成功了。
他說,有個邋邋遢遢的人過來,身上衣服臟兮兮,頭發全黏成一團,身上狐臭味幾米之外能聞到。
“太敬業了。你知道嗎?我一個男的走近點都要吐了,她們一點都不嫌棄。親親熱熱走上來,挽了手就‘走,走。’”
男士們感嘆,她們也是不容易。東躲西藏的,倍受歧視,一身不可說的病,掙得不多,風險大,人家還那么敬業。
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做什么都不容易。
沒有任何群體的不容易,能像當家長不容易這點這么廣泛得到共鳴。
為什么?因為人不會都去當教師當醫生當建筑工人,但99%的人,最后都會當父母。
因為讀書會畢業,工作了會退休,可當了父母,就永遠都是父母。
也有看著稍微輕松些的。“爸爸去哪兒”那幾個家長,娃也沒少生,林志穎家三個。住豪宅開名車,并不缺時間好好享受生活。小S生了一窩,也沒回家從此變成黃臉婆。難道是他們家的孩子就不需要花錢不需要照顧不用父母付出?NO.人家只是Hold得住。
當父母當然是不容易的。普遍的規律是:一件事情對人來說越重要,越需要付出心血,占用的時間也越多。你家孩子重要么?當然。
但是,不容易≠偉大。中國家長們喜歡偷換概念。我不容易、我累、我犧牲了自己的全部,都是為了你。我偉大,我自豪,你要聽我的話,讓我安排你的生活。
當老師的要是年年所教班級考倒數第一,當班主任管不好孩子,學生評價他都是低分,就算他再有敬業的精神,他也不是個好老師。
有個人立志要當再世華佗,每次都積極主動搶著上手術,可惜能力不足,本來能醫好的,一到他手上就死了。因為他的盲目熱情和愚蠢,誰掛了他的號都被開一大堆本來沒必要的檢查,最后還誤診。你會認為應該原諒他,給他機會讓他成長,體諒他的苦心?送面錦旗到他辦公室?
你當老板,給了點任務給員工做,一點點事情他做得累死累活,一整天沒做完,熬夜熬通宵仍然要讓別的同事重新做。天天主動加班,兢兢業業,從來沒按時把活做完。
你會感動,會崇拜他,會號召別的手下都向他學習么?
不會。你把他炒了。心里還會郁悶,因為他工作態度很積極,你想開了他都找了那么久沒借口。
但是一個人因為沒有能力兼顧家庭和事業,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亂,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不講方法不懂規律,甚至不控制自己情緒,把本來有可能成才的孩子坑成了一個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差勁的人渣,大多數人都覺得應該原諒他。一句話就能壓死人“當父母的,誰不想自己孩子好。”
你為了孩子好,想得心疼肝疼。你的孩子就該優秀,要不然就對不起父母。這邏輯換一下對象就是:我想發財,想當有錢人,日思夜想,想得都要發瘋了,所以世界上的錢都應該主動跑來我的口袋。
你不容易,所以你偉大。你過得慘,所以你應該被感激。行,你弱,你有理。
一個人能做好一件事,不僅應該有熱情,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比爾蓋茨當了世界首富,是因為他聰明,他勤奮,而不只是因為他想錢都快想瘋了。
很多職業需要持證上崗。要成為某種身份,要先受到科學的培訓,掌握這個領域的技能,經過測試被認證為能勝任,才能獲得資格。
有時候跟朋友們感嘆,要是當父母也這樣就好了。把孩子生下來,養大,更多體現動物本能。給了足夠的愛和正確的教育,才是作為人的優越性所在。
可惜父母不能換。要不然,估計很多孩子想把父母給炒了。人們沒有勇氣承認,你因為孩子而犧牲了事業,其實是你本來就沒有足夠強的能力,才會顧此失彼;你需要省吃儉用才能讓孩子上幼兒園,是因為你掙得不夠多;你為孩子調皮成績不好寢食難安,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把他教好,也缺乏好好調節自己心理的智慧。
孩子不孝,父母到處哭訴,總能獲得無限同情。
父母不靠譜,不懂教育,孩子跟別人吐槽,會被長輩罵死“你怎么能這么不懂事,這么沒良心。等你當了父母,你就知道了。”
這樣的孩子很是倒霉,更倒霉的是,等他們長大了,他們中的大多數,又成為了這樣的父母。就像逼著兒媳婦一定要生男孩的一般都是婆婆一樣,人們在長久的錯誤觀念熏陶后,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錯誤傳承。
“生了孩子,自然就知道怎么當父母了。”多么可怕的愚蠢。
希望你從前,沒有遇到這樣的父母。
希望你今后,不會成為這樣的父母。
希望你的孩子長大后,你的自豪不只來自于過程的艱辛,而更多因為教育的成功。
養育孩子毫無疑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越成功的家長,越不會整天強調這一點。就像學霸不會整天說:學習真的好痛苦,好難,好累,好枯燥。這都是學渣才經常說的。越做不好,越喜歡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