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碗雞湯,打了雞血的雞湯,源自突然想到的一句曾經看過的話:
“其實當我們哭著出生那天就預示著人生就是一個悲劇,苦難終究伴著你的一生。意識到人生的悲劇性遠比盲目樂觀要深刻,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做一個悲觀主義者,認識到苦難,然后微笑面對。做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對于這句話,結合自己的經歷來分幾個階段簡述。
1. 人生是美好的。
其實,在很早時候的我,對“人生就是一個悲劇”這句話理解并不深刻,甚至是否認的。
從小到大的我,一路走的都非常的順利,作為家里的獨生女,從小就被寵愛著,雖然也伴隨著各種控制和打罵,但總的來說,幾乎沒有受過苦,想學樂器的時候,父母也有讓學,想參加學校的舞蹈演出,也同意去參與,小學的時候,還經常被父母帶著去歌舞廳,那個時候很流行交誼舞,會很多不同的舞種,雖然都只是皮毛。成績學不好,父母會找關系找老師給我補課,從小就被各種夸獎聰明,就是比較懶惰,不愿意動腦筋。
所以,我的骨子里是有種優越感的,那是一種傲嬌,而且,我的天性就是各種樂觀,恩,懂的人自然懂。
從結婚以后,似乎一路都在跌跌撞撞,只是感覺自己越來越獨立,到后來讀博,真的遇到了讓我頭疼的痛苦,糾結,恐懼,婚姻中的關系每況愈下。到迷失。。。
于是,我開始相信人生就是個悲劇。
2. 人生就特么是個悲劇。
我開始覺得,老天對我那么的不公,習慣性的和身邊的人比較,羨慕別人的老公,羨慕別人悠閑的生活,羨慕別人有富二代、官二代的父母,不用忍受去看人的臉色生活。后悔自己當初為何會選擇這樣的生活。
各種的后悔、糾結、焦慮,于是,失眠開始,整夜的哭,這種情況可能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只是生活中的我一直顯得特別的樂觀和堅強,白天的時候,嘻嘻哈哈,只是心一直是冷的。到了晚上的時候,害怕回家,害怕一個人,害怕那種緊張不和諧的氣氛。
越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操蛋,它就真的越來越操蛋,各種狗血劇情上演,各種無力應付,身心俱疲。
不斷的期待,不斷的失落;不斷的要求,不斷的放棄;無論學業、事業、婚姻、家庭,皆如此。
一度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一度覺得也許死去是最好的選擇。
我想每個人都有過自殺的念頭,那是一種痛到極致的無奈。
可是,就在痛到快不行的時候,有一抹陽光突然照出來,照著內心的那顆快要枯竭的種子,它努力的昂起頭,我聽到一個聲音說:是的,我不會被生活打垮。
3. 接受人生就是一個悲劇,可是我依然選擇樂觀的面對。
我不知道那是一種多么強烈的渴望,向死而生的渴望,只是我發現我是渴望美好的生活的。
就是那樣的一種渴望,我開始了漫漫尋找自己的道路,這個道路是曲折的,不知道走向何處,而且一路上荊棘密布。
只是,走著走著:
漸漸的我發現,其實我經歷的那些事情,真的都不是事,那些我曾經所以為美好的家庭,多多少少都不完美,都充斥著大大小小的繁瑣的問題。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完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所在,有的人早年經歷過性侵,有的人很小就被父母迫害,有的人一生都不能生育,有的人生來殘疾,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不幸的,關鍵在于,我們用一顆什么樣的心態去應對這些不公平的命運。
漸漸的我發現,原來我所有糾結的問題,都來自于我的那些固有的思維模式,那些限制性的思維模式。原來根本就沒有什么應該不應該,那些所謂的“別人怎么對我,我就怎么對別人”的想法,是會讓人活在糾結中的。而只有“用我期待別人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才可以獲得滿滿的善意。真的只有你給出愛的時候,你才可以得到愛。
漸漸的我發現,原來不斷的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并努力讓自己獲得滿足,不斷的去感悟自己的感受,體會自己的身體反應,體會自己的情緒,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漸漸的我發現,所有的療愈都需要在關系中,在互動中完成。我們需要勇敢的去面對所有的恐懼、羞愧、憤怒,勇敢去面對在兒時就已經形成的那些不敢跨出的溝壑。所有的過程,都需要勇敢。
而如何讓自己勇敢,我們需要希望,是的,希望。
《基督山伯爵》中的最后一句話:直到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這四個字內“等待”和“希望”。
是的,等待和希望,無論遇到什么,都要相信并堅信,我們可以跨過去,而人生最美妙的時刻往往就在我們跨出去的那一瞬間。
就在我們跨出舒適區的那一瞬間,我們滿足了,我們真正做到了愛自己。
而,這,就是成長了吧。
最后,讓我們干了這碗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