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今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則新聞,新聞講的是一名小學生路過操場,國歌響起時,小孩便自覺敬禮,直到禮畢的事。調查后,記者得知該校全體師生每周都要進行升旗儀式。
不知怎的,這么一則新聞讓我突然想寫篇文章來淺談一下教育。我不是個教育專家,也不是教育界資深人士,只不過是個喜歡教育的普通人,所以談不出什么非常專業的教育話題。只能通過一些瑣事來表達下自己對教育的三二點看法,若是語言有不當之處,還望看者能夠見諒,不勝感激。
(二)
? 第一件事發生在教育學課上,老師問我關于教育是不是能決定一切相類似的問題。剛開始,我并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只是記得回答問題的時候肯定了教育,接著老師又問我,也就是說你覺得教育能夠決定一切?我當時回答說自己不是這個意思,反問道,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教育我們的社會會怎樣?
? 直到后來學習了教育學,我才知道原來老師是想把我往教育萬能論上引。結果我誤打誤撞的沒陷進去。下課后,坐在后面的同學突然說我有個性,我一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細問才知道她是覺得上課的時候,那么跟老師說話蠻有個性的。
? 還有一次也是上課的時候,一位同學傳紙條給我叫我上講臺幫她拔手機,可這個時候老師正在前面上著課,我很無奈的打趣道,姐,這正上課呢!得尊重老師。下課后,我匆匆的幫她拔了手機,害怕自己得罪人似得。
? 不知道為什么這兩件事能給我留下印象,有時候我想是不是我同學覺得,我特膽大?特目無尊長?還是覺得我人搞笑,又想讓我搞笑一把?這都是題外話了,說這么兩件事,其實我是表達一下我對師與生之間關系的看法。
(三)
古人云:尊師重道。意思是尊敬師長,重視教育事業。作為學生,必然是要尊敬師長的,但有時我覺著尊敬不是表面上對老師的唯唯諾諾、唯命是從,而應該把老師放在心里,時時刻刻都不要忘了他是我的老師。但當我們面對問題時,要敢于去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這不僅是對老師的尊敬,也是對問題的“尊敬”。只有這樣,問題才能更加透徹,老師能了解到學生,學生也能了解老師,師生之間的關系才能融洽。說到這里,可能有人要說了,得罪了老師有你好果子吃。我想,作為老師,該有的肚量還是要有的,即便真動了氣,我相信冷靜的思考過后,也要學會寬以待人,原諒學生。有時候我對一個將會成為老師的自己說,如果一個老師這點肚量都沒有,又怎么教出優秀的學生呢?
? 在知識面前,老師和學生該是朋友和知己,需要互動和交流。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老師也能不斷的完善己身。當然,老師這個朋友有時候也應該是長輩,對于學生,要懂得賞罰分明,賞要讓他知道好在哪,罰要讓他知道錯在哪。
? 還有就是這種所謂的朋友關系,可能并不是在任何時期任何時段任何場合都適合,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太過具體的情況,我這里不多說,比如學生的性格、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我想說的是我認為適合做朋友的時段,應該在中學及其以后,因為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能夠獨自的去思考一些問題了,會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老師能夠正確引導,個人覺得對他們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階段,學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思想品德,讓學生更多去接觸自然,因為這是學生一輩子成人成才的基礎。
? 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了輔導班里的一件小事,我發現現在有些中小學生的練習本上沒有了《中小學生守則》,不知道學校的老師有沒有在班上強調過這些,亦或是教室的墻壁上貼有這些,又或者老師都做到了以身作則的去感染學生。我認為《中小學生守則》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有人會覺得即使有,學生也不會去看的,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忽視小學生的好奇心及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他們也會觀察和思考,只不過有些東西,他們那個年齡還沒有辦法理解,不能去做到,但是總有一天它會壯大,一旦它壯大,力量是無窮的。德,是立身之本,然而這些東西,與年少時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這個要是做好了,不管是對于學生個人,還是對于這個國家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四)
?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存在問題,中國的應試教育存在問題,甚至說中國的高考存在問題,這我不去完全否認。但我覺著有問題的是,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處理教育的方式。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我總覺著,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把高考的高度放得太高了,或者說把考試的高度放得太高了,有時候近乎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卻忽視了知識本身的重要性,并沒有讓學生去領會知識的魅力,而是把太多的東西強加在他們身上,以至于出現了很多無法預料的事。
? 每次聽到老師講某地幼升小,小升初的事情。我就想笑,是呀,你們的孩子厲害了,可他卻失去了本屬于他的童真和天性,這些都是一個人創造力的源泉啊,有時候玩也是能玩出名堂的。
? 這世間沒有什么所謂的起跑線,因為一個人的一生很長,只要這個人身上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頑強拼搏的勇氣,積極向上的態度,他終將會走出屬于他自己的人生。但是這些,不是一個在強壓下沒有快樂的孩子身上就能有的,這些離不開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離不開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一個沒有快樂的孩子是學不會的。
? 以前,有位老師問過我,你覺得小孩子是順應他們的天性好,還是讓他們多學習很多的東西好。很抱歉當初我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現在,我想說,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習的文化知識,注重孩子品德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這種品德和習慣最好是父母身上就要有,另外,可以增加藝術的熏陶,但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學,有興趣固然是好的,沒有興趣就讓他順其自然,一定要讓他在愛和快樂中成長。
? 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們自己的,其他任何人都無權去強加干涉。當我們自認為自己所想就是孩子所需并強加給他們時,這無疑是在慢慢毀掉屬于他們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