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早上在車站等車,天氣很熱,大家都集中到了站牌的陰影里面,我也是不斷在刷新公交信息,突然聽到旁邊有一聲驚呼,抬眼看到一位老人匆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站起來才看明白,頭發花白,怎么也要70歲以上了,應該是為了去追趕到站的308路車,被路邊的花壇絆倒了,好在還沒有太大的損傷,很快爬起來趕上了公車,讓人痛心的是,沒有人去扶他,有的距離很近,有的距離有點遠,心理有點怔住的感覺,不僅問自己,如果當時站在他旁邊的是我,我會怎么去做?我想我本能的反應應該也是驚呼,然后還是會去拉他起來的,而今天這5米的距離卻給了我思考的時間。如果他扶起來摔的很厲害呢?不是今日這般輕松爬起來,會不會想網上一樣被賴上了?這樣的公眾場合,還是會有很多證人的,但是怎么求證呢?或者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該先拍個照片然后再去幫扶?……但是當有了這么多如果,我們的人性就真的被挑戰了,忘記了遇到這種事時人本身最簡單最直接的善良,這是多么的可悲。
? ? ? ? 現實生活中各種碰瓷、扯皮的事情確實很多,所以對幫助別人之前的所有的自保式思考都無可厚非,而且,我認為這樣的思考作為旁人都也沒有權利指責,只是有一個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都會遇到困難,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無論我身邊的哪一位親人在遇到困難無助的時候,我都渴望會有人能夠第一時間幫他一把,就像我一直默默感激那位兒子坐錯車時借給他電話的姑娘。
善良,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溫度。
我一直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