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這個癥狀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當你意識到它的存在時,你并不能控制它。按照臨床心理學的定義,焦慮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實性焦慮,一種是擴散性焦慮。
- 現實性焦慮是由特定現實情境所引起的焦慮,比如高考、搬家、結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引起的情緒紊亂。
- 擴散性焦慮是由現實事件激發起的我們內心經歷過的焦慮體驗,產生對某種特定情境的擔心和害怕。比如一個演講屢屢失敗的講者,或者表白屢屢受挫的求愛者在面臨相似情景時的內心矛盾。
我是一個輕微的焦慮癥患者,腎上腺素分泌高于正常人的水平,所以我無時無刻不處于輕微焦慮情緒中。當然,生活上并無太大問題,只不過比正常人要更容易緊張和生氣,情緒也存在不穩定的風險。因為我和焦慮一起生活了24年,所以我想談談面對焦慮的解法。
提前預演法:在想象中提前構建這個未發生的現實事件場景,并且盡量豐富場景中的細節。比如高考,可以想象考場的位置,桌椅的擺放,你拿著筆答卷的情景。在完成一次想象后,總結在這次想象中自我不滿意的部分,然后尋求解決辦法,再次進行想象訓練,周而復始。這種訓練往往可以幫助你提前在心中建立起對現實事件的情感適應,同時提前幫助你思考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從而降低你的情緒體驗。
-
情境控制法:找一張白紙按照下面的表格,回溯并記錄你一天之內出現焦慮情緒的情境。
焦慮記錄表格這個記錄能夠直觀的讓你看到,你的焦慮到底是什么樣的情緒體驗,它是否全部由事件引起,我們到底是如何應對的。能夠幫助你逐漸的把內心的焦慮體驗具體化,增添掌控感。
當然,上面提到的方法只能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而不能真正解決它。解決的途徑只有一條:讓焦慮事件進入你的舒適區。舒適區指的是我們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我們會在這種狀態下感到舒適。當一個畏首畏尾的講者能夠體驗到演講的快樂和成就感時,他才能夠真正的克服它,并且愛上演講。當求愛者表白成功時,他才可能從內心里歌頌愛情的甜蜜。
你也許認為我在說些廢話,我們怎么可能會愛上引起我們焦慮體驗的事情,焦慮的源頭正是因為我們做不好這件事。但是我們為什么不嘗試去改善它呢?我們之所以時常感到焦慮,正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見它,而且不得不面臨它。演講、考試、表白,哪一項不是我們必須要逾越的事情。不擅長,不愉悅從來都不能成為固步自封的理由。臨床心理學在面對焦慮癥時經常采用的方法正是暴露療法,把患者放置在引起焦慮的環境中,不斷引起刺激,直到你能夠習慣它,然后勇敢正面它。(必須要說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于暴露療法,有些患者會引起不良反應。系統脫敏療法是另一種更為溫和的療法。)
沉浸在舒適區里固然美好,但人終歸是要成長的。如果可以,我也不想面臨枯燥的科研工作與就業壓力的煎熬,整日惴惴不安。然而生活是屬于勇者的,舒適安逸的生活只能使人荒廢,而焦慮則是我們人生旅途中必須要逾越的一道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