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已經喜歡上文字。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用文字寫下自己的感想。寫作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務。雖然談不上作家,也沒熬出醍醐灌頂的智慧雞湯,更沒深刻描繪社會人性的千姿百態,只是在一塊十多寸的屏幕上一字一句地拼湊自己的心靈世界,但卻能帶來無法言喻的精神享受。
每次把腦里面的想法化成滿意的文字,就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如同完成一個任務的孩子,正等待糖果的獎賞。如同一只羽翼痊愈的小鳥,再次奔向天空的自由。這也許就是創作之后的感受吧。
有些人不善言辭,不善于準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而是選擇更有藝術性的表達方式。所以有些人通過音樂、通過繪畫等藝術方式宣泄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喜歡畫畫、喜歡音樂等各類藝術,我也希望通過畫畫、譜曲來流露自己的感受,但對于一個不懂作畫、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寫作就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經濟成本最低的表達方式。這樣的說法有點像寫作只是屈于無奈,被少的可憐的藝術細胞逼的。但寫作的好處就是很簡單:只要紙和筆就可以刻畫一個世界;只要用真誠的心堅持寫作,總會有人欣賞你的文字。所以我喜歡寫作。
有些話語,不知該怎么對父母、朋友述說,所以化成文字;有些情感,不知該怎么表達,所以化成故事。寫作不僅能與自己對話,在失落惆悵的情緒中排遣自己內心的孤獨,在幸福洋溢的感受中記錄自己甜蜜的歲月,也讓別人更加真實地了解自己。
當然,寫作可不是一份美差。凡是混文藝界的人,都說寫作是體力活動。準確來說是一種需要堅持的體力活動。個人寫作經歷不多,那些真正意義上的作家,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路程,我無法深刻體會。但寫作確實是一道甜酸苦都湊在一起的菜,不能輕松下咽。
有了主題,就想構思一個故事傳達,為了寫好一個故事,內容不能空洞浮夸,人物形象不能粗制濫造,故事情節不能平淡無奇,套路不能老的掉牙,挖坑填坑要安排妥當。一旦這中間某個環節出現了偏差,整一個寫作流程停滯不前,絞盡腦汁,也搗不出一個好點子,此時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如果牽強附會,生拉硬扯,硬著頭皮把故事完成,沒準寫出來的故事只有垃圾桶喜歡看。
即使上面的構思工作準備好了,寫作過程中,為了豐富人物形象,語言對話不能蒼白無力,為了讓作品有思考價值,思想傳達不能生硬死板,為了讓內容趣味十足,收集的材料要豐富多樣,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表達的方式要生動有趣。為了確保內容表達準確,需要不斷往回閱讀,為了寫出接下來的內容,需要不斷在腦子構思設想,咬文嚼字,尋找最恰當的表達方式。
一個想寫好文章的人,為了有靈感,有內容可寫,必須要有良好的知識拓展面。見多識廣,需要閱讀學習;感同身受,需要親身經歷;刻畫人心,需要深入交流。
即使上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即使自認為嘔心瀝血地完成一部作品了,沒準銷量平平,甚至無人問津。
所以一個喜歡寫作的人,要學會對自己殘忍。
學會在一個封閉房間里,對著屏幕,盯著文字,排遣辛苦耕耘寂寞,如果不是由于一個字都寫不出,在沒完成任務之前,都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座位,選擇其他的娛樂活動。學會忍受從日出到日落,不停地碼字,不停地敲刪除鍵,甚至一個字也蹦不出來,還要苦思冥想的折磨。學會被其他事物纏身,無法專注地投入寫作的痛苦,一旦有空閑時間就拿起筆來的執著。學會體驗嘔心瀝血完成一部作品卻無人問津的失落,但絕不氣餒。學會面對才思枯竭,靈感全無的困窘,但絕不放棄。
經歷孤寂折磨,體驗失落困窘,看到屏幕不停累積的文字,一篇篇成形的文章那一刻,即使腰酸背痛,才思枯竭,腦力疲憊,那份苦盡甘來的精神味覺,讓人流連忘返,如饑腸轆轆時得到玉盤珍饈,所有的苦悶都化成美食,垂涎三尺;如在荒涼沙漠找到綠海明珠,所有的煎熬都化成希望,毅然前行。那一刻似乎可以稍微地領悟到,那些在黑夜中獨自痛苦前行的人,也許就是在尋找幸福的那一瞬間。
要問創作的欲望是什么?很簡單,單純是因為有話想說。面對龐大的互聯網信息,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點擊鼠標仿佛是在隨波逐流,只有拿起筆才是屬于自己的思考。
拿起筆,記錄,反思,推敲,經歷琢磨的過程,形成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一吐為快。單純就是因為這樣的欲望鞭策自己寫點文字。
當然,單純的欲望不足以支撐整一個創作過程,難為可貴的是一份堅持。堅持記錄每天的想法,即使半夜驚醒,也要把所思所慮的內容記錄下來,以防忘記;堅持每天文字的寫作,就好比寫八百字作文,收卷時間迫在眉睫,依然絞盡腦汁湊夠字數。
所有的藝術創作靠的也是一份堅持,需要不斷的重復累積。喜歡某種藝術,就不要猶豫,也不要等到時機成熟再行動。喜歡某種藝術永遠不能因為為時已晚的借口而打退堂鼓。沒有目標的動力,遲早變成放棄;沒有計劃的努力,遲早變成無力。一旦決定,就確定目標,計劃、嘗試、重復,無論是百務纏身,還是全心投入,都需要目標、計劃、嘗試、重復。
要問這樣的堅持有何意義?當然,作品得到大眾的贊賞固然美好,但老掉牙的箴言: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報。但是,對于身邊的人,年邁的父母看到作品說:“這孩子依然還是那么天真”。相伴的愛人看到作品說:“我要做第一個欣賞它的人”。叛逆的孩子看到作品說:“這父親(母親)真是愛臭美”。知心的朋友看到作品說:“就喜歡這家伙的狂妄自大”。能獲得這樣的評論,這份堅持的意義就有了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