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中國電子商會商業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信息與電腦》雜志社在西安召開“2016餐飲、零售智能管理與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邀請全國餐飲和零售優秀企業代表、互聯網科技企業,以及餐飲IT實力服務商、咨詢企業,共同探討以上主題。以下為會上嘉賓的精彩觀點分享!
共享經濟下的餐飲發展 百代集團-快漁慢漁CEO付向斌
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里面,一定不是O2O線上線下分的那么明顯,一定是融合在一起,會出現許多新的模式,餐飲如何在共享經濟下發展?
共享經濟有三大優勢:效能最大化、供需個性化和盈利數據化。共享經濟的風潮已經吹進餐飲界了,共享餐廳是餐飲業的未來。共享餐廳的模型是首先通過門店數量和影響力作為入口來吸引更多的用戶,用更多的群體來形成粉絲體系,通過粉絲的多頻次營銷達到共享效果最大化。最后再經過資本運作和補貼,盈利的點就可能變成數據銷售。共享餐廳會形成兩個新的東西,一是新的業態,從營業時間、范圍、形態進行過升級,使員工與坪效最大化,而升級成本極低。二是新的盈利模式,將門店作為用戶導流入口,實現平臺化盈利。
對于快漁慢漁來說,如何在共享經濟和互聯網下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是不忘初心,將最好的肉夾饃賣往全世界。快漁慢漁的面粉只采用秦嶺北麓關中平原出產的小麥,肉采用關中豬肉,臘汁老湯采用秦嶺深山中的蜜汁香料。快漁慢漁顛覆了傳統肉夾饃,減少了人為接觸的環境,從而解決了食品污染問題。
在共享經濟下,需要把不同的產品嫁接到自己的產品中,不能只賣一種產品,一體化設備符合共享經濟模式。 大數據運用在快漁慢漁中能起到的作用是:通過大數據找問題、通過數據規避風險和大數據指導經營思路的三大能力。
只有擁有會員粉絲才是最后能夠盈利的贏家,快漁慢漁希望會員粉絲留存在合作商平臺,快漁慢漁只是為合作伙伴增值服務的入口。合作商產品亦可以保留自有品牌,通過快漁慢漁門店銷售。互聯網共享經濟將改變餐飲發展模式,快漁慢漁將攜手合作伙伴共同迎接餐飲業的變革。
云味館與互聯網 深圳云味館創始人遲煥濤
云味館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咖啡館里吃米線”。“世界很大,云南不遠,今天你風花雪月了嗎?”這就是云味館的情懷。不管店里有沒有云味館的Logo,大家也會知道這里是云味館,因為店里有云味館獨特的裝潢,每家店里都有“茶馬古道”美食地圖。
2015年云味館做的有關互聯網的事稱之為“互聯網1.0版”,是作為工具屬性,作為傳播品牌、占據心智的最佳利器。
“米線哥”、“米線學院”是云味館占賽道的方法。設置的“讀書會、云跑團”等等都是傳播云味館的點。這就是利用互聯網傳播快而占據消費者的心智。通過垂直媒體報道熱點達到宣傳自己品牌的效果。不僅如此,云味館把實體店裝潢出一種事態感,這樣就能吸引年輕人拍照并發到網上,也很好地起到傳播的效果。所以說云味館的理念是舉手投足都是互聯網,一言一行都是自媒體。云味館做到了品牌與互聯網互為作用形成良性閉環。互聯網倒逼品牌不斷創新、迭代、制造熱點和爆款等,適應互聯網傳播和裂變。
云味館認為在創業的初期互聯網是工具和手段,而非思維。自媒體是最高效率占據消費者心智的工具而非引流神器。自媒體不要單干,要舍得花錢投公眾號。
2016年云味館做的是“互聯網2.0版”。第一件事云味館做的是成立電商項目。由原淘寶品類冠軍團隊操盤,運營團隊配合項目小組,根據四大外賣平臺的規則建立商業模式。四大平臺燒錢燒了上百億,實體店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毛毛雨,所以實體店要適應平臺,是有希望蹭上幾個億的。云味館還采用“貼身緊逼”戰術,對每一單進行分析和回復。
云味館在2016年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通過實體店,大流量建立自己的入口,這主要運用的是微信點單和支付產生的弱粉絲。想要把弱粉絲做到鐵桿粉就要靠自媒體的內容,活動和運營形成上百萬深圳本地的具有強關系粉絲。“做一小物,需站高處”是云味館的理念。
九毛九集團餐飲連鎖的互聯網之路 九毛九餐飲連鎖CIO王磊
九毛九已有20年的歷史,不僅在山西手工面食和北方家常菜方面做的好,在信息化建設上也有很好的見解。
九毛九首先思考的是餐飲業的互聯網做什么。互聯網是與顧客互動反饋的有效工具;努力減輕服務員的負擔而提高服務質量,推行顧客自服務,這是九毛九這兩年一直做的重點;自服務的成熟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同時加強供貨商互動和豐富大數據的采集點。九毛九從今年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無收銀員時代,這只是九毛九現在努力實現的一個夢想,當夢想實現時可以節省大筆成本。
然后九毛九思考的是餐飲業的互聯網怎么做。全面開發全方位的工具應用(微信群,社區,官網, 微博,APP….);線上線下數據流需要全部打通; 快速迭代的最新技術應用提高自服務滿意度(微信點餐,等位,電子支付……);自建CRM系統獨立于互聯網前端但要做到互通;投資完備的門店網絡基礎 (WIFI,VPN…);適度使用第三方平臺,但不能依賴。
九毛九建設信息化的初心是讓顧客更快點餐、更快買單和為老板節省人力成本。九毛九運用的與互聯網結合的新型門店營運管理流程,每一個點都考慮到顧客的感受和體驗。
目前國內只有九毛九成功應用 “賬單二維碼掃描結賬”,之前商家嘗試失敗的兩大主要原因是逃單和沒和系統連接的問題。經過九毛九做了小小的改動,打印單子的時候,增加動態的追蹤,解決了店員不清楚到底顧客結沒結賬的問題。
雖然自助點餐機系統可以很好地降低人力成本,但九毛九沒有打算落地這一系統。自助點餐機系統適用于快餐餐飲,提高了快餐消費者“快”的體驗,但不適用九毛九現在的發展路徑。
未來餐廳的挑戰與價值 深圳市科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餐飲行業總監 侯廣峰
科脈精耕市場17年,擁有著15年餐飲管理軟件的研發經驗,終端用戶數量達35多萬家。科脈產品從橫向來說包含中餐、快餐、西餐、特色餐廳;縱向服務從個體餐飲門店到餐飲連鎖企業。
2013被稱為020的元年,020的關健是打通,會員、卡券、核銷等線上線下都打通了才有價值,才能為消費者、終端提供完美的服務。
2015年餐飲業整體收入突破了3萬億大關,整體行業看似很景氣,但很多餐飲企業利潤率下降;餐飲業難招工,留人難;近兩年很多企業凸顯快速發展,隨著連鎖規模不斷擴大,后端供應鏈效率始終跟不上發展;這兩年都在談互聯網+,對于服飾類、家電類等標準化產品有著很大的沖擊,但對餐飲來說是“增值”,我們餐飲企業該如何擁抱互聯網。
未來如何讓門店快速、有效地運轉,未來餐廳要實現兩個價值:
(1)減員增效。讓顧客未到店就能點餐;使用“自助點餐”等到店自助點餐模式;使用“易盤”自動識別等點餐模式,讓更多的員工從點餐服務中解放出來,減少人員成本。
(2)供應鏈創新。餐飲企業想要更大規模的發展,就需要建立強大的后臺系統,以支撐前端更快地推進。集團餐飲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是后端體系的競爭。對于線上業務,我們的管理從消費者到門店到物配管理到終端廚房,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效率,效率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餐飲信息化生態模式探索 企大餐飲商學院總裁、信息化管理專家朱明坤
信息化市場現狀的情況越來越明顯,產品更新迭代太快,掉隊一半,累壞一半;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無節操”惡性競爭;明明應該靠“服務”,偏偏都去拼“資本”;“技術思維”忽視行業痛點,制造需求;人人帶刀,等于無刀,當大家都在做最火的產品的時候,問題就是你賣給誰,要如何盈利,怎么做到持續盈利。
餐飲業的信息化現狀是認知不足,接近80%的餐飲團隊和老板認為“信息化”就是“點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最后只能變成跟風;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信息化落地難;缺乏長期規劃和階段性實施計劃;期待“完美”解決方案。
一個企業要長久的持續盈利,無論是餐飲還是零售整體盈利提升,無非是由提升運營水平和品牌價值來提升單店盈利;用提升投資價值來做加盟盈利;總部盈利是靠運營水平的提升來完成;供應鏈整合控制上游盈利;衍生盈利要做到商業地產的增值。
企業不能持久盈利的很大原因是管控力度不夠。連鎖管控模式的關鍵要素主要是由財務管控、供應鏈管控、運營標準管控、信息管控、市場推廣管控、經營管控、人力資源管控、終端貨品流管控組成。
現在奇怪的現象是很多連鎖企業總部是空的,沒有任何支撐的東西,大家覺得插上了O2O、互聯網的翅膀而瘋狂地開門店,最后一個個倒塌,問題就是大家后端做得到底是否足夠扎實去支撐,這就是中國企業管理的現狀。這些問題都是靠人來解決的,人現在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致命的問題。怎樣解決人才流失問題是需要重點思考的。
未來不是靠點子掙錢而是靠工具。企業管理正在從“人管人”進入“系統管人”的信息化時代。現代企業家急需針對新時代員工的管理方法。培訓行業已經從“課程時代”進入“解決方案”時代。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管理理念更注重的是操作。互聯網+云管理 ,“互聯網+”戰略下,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產業創新提供支持,所以信息產業有大好前景。
天財商龍CRM餐企案例分享 定味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創始人李棒
只有餐飲人,才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真正救自己。現在餐飲企業信息化的痛點是無思想,打補疤的方式構建了今天的信息化功能,再強大也無法滿足餐飲企業的需要。定味咨詢作為中間方為甲方和乙方解決問題,定味咨詢分享現在作為天財商龍CRM的顧問所做的事情:CRM+1/2/3/4/5。
CRM+1是指目標。定味咨詢與天財商龍嫁接后,跟企業有個6%運行提升的目標。 提升獲利能力是系統化的源泉,天財商龍的成功就是基于對于目標的承諾。
CRM+2是指2個連接。一是信息化的工具,二是系統化的流程。源于整體商業設計的信息化工具,才能激發最大利益!餐飲沒有什么技巧,就是扎扎實實做。所以信息化的工具怎么落地、怎么開發、怎么用智慧的餐廳,其實只是餐飲模塊里很小的一個點,這個點一定要嫁接到餐飲本質上才能發揮好。
CRM+3是指步驟。定味咨詢總結CRM就是:顧客是張表,關系是個圈,管理是個球。所有的工具,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不論是從那個層面出發,最后的目的無非就是導流和數據。但現在信息化存在的斷層,在落在持續層面上都脫節,即使有強大的工具,也需要管理層面上的運作,定味咨詢有目標管理、工作安排、行政手段等等。
天財商龍的系統通過很多手段都能收集到顧客的信息,定味咨詢做的一個很小的動作,把所有的會員排列出來,通過手機號把顧客變成自己的粉絲,然后進行分類。定味要做的事是要把消費靠前的忠誠顧客變成最親最直接的人,這樣就能帶來邊際效應。
餐飲一定是要面對面的,這里面有兩個概念是強聯系和弱聯系。定味咨詢要求每家企業360天天天做滿意度調查,然后進行分析管理,這樣才能形成強聯系。
CRM+4是指管理。定味咨詢主要做的是品牌診斷、年度營銷、CRM托管和微信平臺。
CRM+5是指保障,包括了財務模型、會議系統、目標管理、激勵系統和沙龍分享。前期投入和成本其實只要跟著市場走,出入不會很大,最重要的是花更多的時間與團隊、供應商討論如何做到保障體系和如何增加翻臺。定味咨詢在研發軟件的時候考慮到使用的感受而形成自己的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