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6年8月27日,易仁永澄老師的“真自由訓練營”進入我們又要“依依不舍”的第三天。震撼的開篇,頗帶“小心機”的中間,還有溫情總結回顧的結尾,盡在訓練營第三天。本篇文章,是果果認真聽課、總結課程筆記、并參考其他伙伴的筆記和導圖,從而撰寫出的回顧總結與個人感悟。在此煽情地說一句:感謝易仁永澄老師的辛苦教導,感謝伙伴的陪伴和分享,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果果的成長。
聲明:“真自由訓練營”是由幸福進化進化俱樂部發起的元習慣提升類產品,活動具體內容請詳見:http://blog.hiddenwangcc.com/productact
Day3主題:自律,活成一個真正的人
溫故而知新,在總結本課程之前,依然回顧一下前兩天的課程內容。
自律,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用在發生問題的第一步,就是AB階段。這個階段中,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這些情緒阻礙理性我的正常能力發揮。
自律要做的,就是在AB階段中、情緒產生時,對情緒進行處理。處理情緒時,先要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自律第一步:推遲滿足感),忍受小我的痛苦才能夠直面現實再去好好分析現實的情況想出解決辦法。(自律第二步:尊重現實)。
好了,到這一步的份上,“明明”又上線了?!懊髅鳌笔裁炊贾溃仓廊淌苄∥业耐纯嗔?,也知道直面現實了,但是我就是沒有改變!“明明”我都按照老師講的都做了,好像效果不大啊……
先別忙,這最重要的是因為,你還沒有落實到行動上?。∧蔷蜕婕暗浇裉斓恼n程了,這個知識點就是,自律的第三步:承擔責任。
1.自律三大核心要素之三——承擔責任
第一天,我們重排了快樂和痛苦的順序,推遲了小我的滿足感;
第二天,我們懂得了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所以無論如何,只能尊重現實。
第三天,我們要在易仁永澄老師的帶領下,將自律做到底,做成功。而真正的自律,最后就是要承擔責任。
在說承擔責任之前,先明確一下,何謂責任。萬能的搜索引擎顯示,責任分為兩種意思:①做好分內應做之事;②沒有做好自己工作,就應承擔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
聽起來,依舊很空泛,什么是分內之事,分內是個什么內?“分”的范圍到底局限在哪里?講真,如果不明確這些就空談責任,很容易得病,而且得的病還不輕。什么病呢?
【診斷1】神經官能癥
【病癥1】患者容易自怨自艾,總想著都是我的問題,都是我的錯,都怪我缺少勇氣才讓事情變成這樣
【診斷2】人格失調癥
【病癥2】患者喜歡推卸責任,代表思想是:那是別人的事和我沒關系,不是我的問題
【診斷3】人格神經官能癥(神經官能癥+人格失調癥)
【病癥3】一會推卸責任一會自怨自艾,患者病情很嚴重急需思想開刀治療
一說到“你這人有病”,99.99%的人會蹦起來,“你才有??!”也有人會問:“我有病,你有藥么,你能治么!”
易仁永澄醫生上場了,“一個公式,包治這個?。≌J真聽話,藥到病除!”
好嘛,這么神奇,來看看醫生開的什么公式啊!
這個公式,就是責任的公式!責任=身份(要澄清)+標準(要設定)+行動(要落實)
套用這個公式,責任的定義就很明確了。什么是分內,就是在你的身份之下,你應該做到的事情。不僅如此,老師還講到,真正的負責任,一定是要身份+標準+行動,三樣一應俱全,缺一不可。
逐個講來……
(1)身份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和標準,會產生不同的行動。
想更好地承擔責任,就要明確,你是以什么身份遇到的這個問題,明確當下的自己是誰,才能找到對應身份的標準,從而明確地做到負責。
有一個故事是,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說:“砌墻”,第二個人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表示:“我們正在建設一座美麗的新城市!”10年之后,第一個人依舊在砌墻,第二個人成了聞名的設計師,第三個人已經是指揮上萬工人的老板。
同樣的一份工作,不一樣人對自己的身份定位不同,思想和格局就不同,隨著時間的積累,產生的結果當然就千差萬別。
所以,做事情,先想身份,多找身份。老師教導我們,在問清身份的時候,還要多問一下“還有其他的身份嗎”?一直問下去一直問下去,最終你會發現你的迷茫早已經看不見了,前路的方向愈加清晰,你接下來將要做的事情也愈加明了。
(2)標準
“標準”這個詞,很值得拿出來濃重墨筆地分析一番。易仁永澄老師專門撰寫了一篇博文講述標準的意義,詳見《你設定的標準決定著你的人生》。這篇文章給我的觸動很大,我曾經花費大約兩個晚上共計10個多小時的時間去深入思考并理解老師投放的概念和背后的深意,并且撰寫了分析感悟,詳見《【標準】你設定的標準,是否匹配你成長的需求?》
老師講:人和人的不同,根本就不在于你是否努力地投入,而是在于你究竟投入在什么標準上。
所以,無論你想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帶著高標準去投入,你的成長才會高效。不僅如此,高標準的投入,還能帶來如下好處:
·①高標準的設定,必然會吸引高標準的投入,從而帶動價值的上升積累,實現個人的成長爆發。
·②高標準的設定和投入,加深你的護城河深度,帶動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③做的多,遠不如做的精。在一個領域中進行高標準要求,隨著投入的增加,該領域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能帶動你的成長!
·④高標準可以遷移,在一個領域中投入了高標準得到了成效,就可以把該領域的高標準遷移到其他領域,實現你在其他領域的快速有效提升。所以,專注一個領域的高標準,一樣一樣地來,一樣一樣地做完,然后慢慢實現遷移,是貫穿整個成長體系中最快最高效的成長方式!
·⑤設定高標準,就代表了你個人成長的天花板特別高,你永遠都具有上升的空間和發展的潛力,“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高標準讓你活到老學到老,每天都很充實地學習成長,每天都活的特別有意義。
那么回過頭來,看看在責任心的公式中,如果一個人的當下身份和面臨的問題已經固定好,針對這個身份和問題,投放高標準的要求,然后實踐在行動上,這樣才能夠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承擔責任。
這時候,可能有伙伴就要問了,我也想設定高標準呀,但是我不知道高標準是什么樣子的。對此,老師給出了解決方案,一共三個詞——學習、觀察、詢問。
學習:自己先去學習,找到標準的高度,自己嘗試對自己設定標準,成長的路上要勇于試錯。
觀察:觀察別人的標準。這一點很重要,別的伙伴就是你的榜樣和標桿,尤其看看比你水平強的伙伴,看看他們都做到了什么程度,你對標準的設定就能心有明悟,那么下一次就可以嘗試對自己要求這樣的標準,看看結果是否會有所不同。
詢問:“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開悟”。不懂的問題,要懂得及時詢問,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害怕因為問題的低級而不好意思去詢問,詢問的過程,是在一步步地澄清成長方向和方式,更是在不斷的試錯與不斷磨練中不斷地實現成長。
(3)行動
任何任何的事情、問題、乃至成長,只要你不落實到行動上,那就是耍流氓??!
想想看,聽完了一堂課,你驚嘆地評價說,(*@ο@*) 哇~老師你講的好有道理啊,直擊痛點,對我幫助超級大!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再想想看,一堂課,老師讓你分析小我的情緒,你覺得這種方式很不錯,真的能幫到你,然后你很用心地記下來了,然而,當你情緒產生的時候,你明明知道有這樣的表格在你眼前,你就是不去用,就是不去動筆寫……再來,自律啥的你都會,會忍受痛苦會直面問題,懂得承擔責任,OK,理論都在你腦子過了一遍,現實的你依然無動于衷,依舊把工作搞得亂糟糟……
啊,上面的情況,我檢討,我有過這些問題……當然,大家都是人,其他小伙伴肯定確定也有過類似的情況(自我找平衡中……)
寫到這里,我自動腦補一個畫面:一個人在一個十字路口中,對面是一個音樂教室,每天都有一個個的學生進入這個教室,然后吹拉彈唱地出來,每出來一個學生,這個人就搖頭晃腦地說,“啊,唱的真好聽,我要是也會就好了!”“啊,是這首歌,我旋律知道了,但是怎么唱啊”“啊,彈琴的姑娘彈的真棒,我也想學彈琴了……”“啊,啊,啊……”一萬個贊嘆,也彌補不了這個人搖頭晃腦的空虛,一直在原地不動的結果,就是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就是邁不過這個十字路口,走不到這個教室,實現不了他想學這個想做那個的愿望。
沒錯,這個人,他的名字就特么的叫“明明”!你明明啥都知道,你就是不做,說真的,“明明”就是個流氓!
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無論你咋樣,你喜歡也好,佩服也好,懂得也好,最重要的是實踐呀,是付出行動實實在在地去做吧!怎么做,看你的身份,看你的標準,看你的投入啦!具體來講,還是看看易仁永澄老師給出的公式吧!
行動,必須可以直接落地執行,能立刻馬上直接執行的行動,才叫行動。
看公式,首先,行動是個動詞,你要動起來,才叫行動。其次,行動要有個主動內容,你要怎么動起來,給出明確的東西,“要不我明天再試著看一下怎么做?”這種模糊的概念就是不行的。最后,行動要有關鍵資源,這個事情如果你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辦了的(比如遠離手機,戰勝拖延早睡早起),那么手機和你就是關鍵資源;如果需要同儕力量協助,你也要明確好這些資源。
2.自律總結:案例分析
為了強化我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我編出一個案例,去分析自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產生的結果。
領導交辦你一件事情,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很棘手的問題(觸發器1),你發現事情無法向前推進(遇到問題的AB階段),于是你開始產生拖延、放棄的情緒(小我情緒),打算就這樣逃避算了(觸發器1產生的行為)。
覺察到這種情緒的你(分身術)心知不行啊,我要成長,這種情緒要不得,我要開始處理掉Ta。于是你開始動用自律的能力,第一步你抓住了躲躲藏藏的小我,質問Ta為什么要拖延放棄(推遲滿足感),小我唯唯諾諾地表示Ta真的很懶不想消耗思考的能量了,一看這事情這么麻煩就不想解決。
于是你噼噼啪啪地把小我一頓教訓,關進小黑屋關禁閉,然后放出了理性我思考這個事情怎么辦。理性我說,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問題就擺在面前,那么逃避是不可能的(尊重現實,直面問題),一定要想個辦法去解決。
在理性我的幫助下,你知曉既然領導交給你這項任務,你就要承擔分內的責任(承擔責任)。你是領導手下的員工,是這件事情的負責人(身份),你如果想要突破問題實現成長,就要嚴格要求自己,高標準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標準)。你不大懂應該將這項任務完成到什么程度,你自己思考和研究了一下,認為自己該到達A層次(學習),然后你不放心去參考了同事的做法,原來先進的同事的標準是B(觀察),最后你想想還是問了領導,領導說這個事情要達到C效果(詢問)。隨后你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標準,由A變成高標準的C。
根據C標準,你針對遇到的問題,列出了幾種行動方案,每一步、具體內容、需要什么資源一一在列(行動)。你看了一下這些方案,直接開始落地執行了。
最后的最后,你完成了這項任務,受到了領導的夸獎(觸發器2),你嘗到了甜頭,覺得艾瑪呀這個效果真不錯以后就這么來吧?。?b>觸發器2產生的行為),然后的然后,你一遇到問題,你就這么解決按照這一個套路解決,最后實現個人的高速有效成長,在職場上越走越遠,出任CEO、贏取白富美,成為人生贏家(咳咳,有點過了啊……)
這個人的一生,輝煌地過完了!果果的案例,輝煌地寫完了!下面繼續回歸課程內容!
3.真自由法則三
“真自由訓練營”中,每一天老師都會送出一個法則,到了第三天,這個法則關乎到成長,關乎到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
這個法則就叫——人生只此一次,你決定了自己的方向。
對照著這個法則,果果聯想到了易仁永澄老師在最開始的講的例子?!逗诳偷蹏冯娪暗闹魅斯幸惶彀l現他整個人活在機器人布置的矩陣中,成為“為別人輸送能量”的生物電池。這時候他面前有兩種選擇,選擇紅色的藥丸,就要從沉睡中醒來直面殘酷的真相,清醒地去面對痛苦;藍色的藥丸可以回歸無知沉睡回避真相,享受無知的幸福。
如果你醒來,你就要承受痛苦,如果你沉睡你就可以得到快樂。是你,你會選擇哪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果果問過身邊的伙伴,有伙伴選擇回避,表示這都是科幻片,不可能發生在現實。那么好,老師又有一個例子等你?!蹲运降幕颉肥且槐緯兹视莱卫蠋熇蠋熢谶@本書中得到一個認知是:每個人都是基因的機器人,被基因控制著?;蛳肟焖購椭谱约?,想要到處傳播想要生存。這個過程中,很珍貴的很突破宇宙的事情是,有些人的自我意識覺醒了,他們脫離了基因的控制,自己掌控自己,自己決定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聽起來玄之又玄,細細想來好像的確是那么一回事。在分身術中,老師講到,小我是由于基因控制的,基因本著“趨利避害”的生存法則,一遇到問題,就導致小我總是出來控制這個人的言行舉止,比如信念負面,情緒負面,行為負面等等。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覺醒,理性我能清晰地感知要拒絕小我的不斷發展壯大,理性我懂得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而不應該交由小我,那么這個人,就處在正向成長的積極狀態。
所以,自我意識很重要,自我覺醒很重要!
問題來了,看到這里的你,已經知道了一切真相,已經知道了你有主動選擇的權利。那么,當你真正遇到問題,遇到痛苦的時候,你知道雖然會被基因和情緒控制,但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控制,那么你會選擇什么?是選擇繼續沉睡,做基因的奴隸,還是選擇覺醒,做自己的主人?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自己的方向。
有的人,選擇覺醒,通過自律,擺脫基因和情緒的控制,活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一灘肉和一堆混亂的情緒。
有的人,持續沉睡,讓各種各樣的情緒為自己代言,持續混亂到自己生命的盡頭,到世界的末日。它來到這個世界上,從未真正體驗真正做自己的快樂。
于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再多的語言,沒有落實到實際上都是蒼白的。寫到最后的最后,只有一句話了,成長者,勇于承擔個人成長的責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做自己。
附上《短期自律提升表》之后,本篇回顧,完。更多的精彩總結會在結營作業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