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嫌棄《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人太多。張愛玲也是其中一個。她自己有人生三恨,通暢而朗朗上口: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對《紅樓夢》是極度的癡迷。在她的自傳中說:她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重新閱讀《紅樓夢》,一生未曾間斷。
從1969年《紅樓夢未完》發(fā)表開始,張愛玲從此就結下了與《紅樓夢》的不解之緣。四年后,1973年她定居洛杉磯,《初詳紅樓夢》刊載于臺灣雜志;1975年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二詳紅樓夢》在臺灣發(fā)表;1976年《三詳紅樓夢》在臺灣發(fā)表;1977年《紅樓夢魘》在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這也印證了她對《紅樓夢》的癡迷。
紅學大師周汝昌評價:只有張愛玲,才堪稱雪芹知已,我現(xiàn)今對她非常敬佩,認為她是“紅學史”上一大怪杰,常流難以企及。張愛玲之奇才,心極細而記(記憶力)極強,萬難企及,我自慚枉作了“紅學家”!
張愛玲與《紅樓夢》的故事,開始于她八歲那年。
當時,小張愛玲看的應當是以程甲本或者程乙本為底本的通行本,就是程偉元和高鶚定稿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
她說:“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后,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么后來不好看了?’”并用了八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天日無光,百般無味”。
好好的一部《紅樓夢》后邊不好看怎么辦?
那就自己續(xù)寫!張愛玲小姐在14歲時還曾經寫過一本叫《摩登紅樓夢》的小說。
?她心里一直認為《紅樓夢》一百二十回都是一人所做,小說爛尾、讓人難免遺憾。
直到某一天,她偶然間翻閱了一本書:《續(xù)閱微草堂筆記》。其書的作者早已失落無考了。(注意是前面有個續(xù)字)但是上面記載了一段故事,使張愛玲震驚萬分。其書上曰:有一種古本《紅樓夢》,和現(xiàn)在的市面流傳的《紅樓夢》完全不一樣,后面的故事并非“家道復初”,而是寧、榮二府衰敗無存……
這讓張愛玲感到既驚喜又感動,她自己形容當時的心情:“石破天驚,云垂海立”。
看看,前面是“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后邊是“石破天驚,云垂海立”。說《紅樓夢》張愛玲人生一大事并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