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長咨詢:我孩子不愛刷牙看什么書啊?我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看什么書啊?我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看什么書啊?我孩子不好好吃飯看什么書?
家長的困惑,感同身受!如果用看書的時間,去學習畫畫,馬上就會有一幅作品;用看書的時間,去學習英語,馬上就會記住一些單詞;可是看書能帶來什么呢?下面就用臺灣著名的兒童文學家林文寶教授的文章,來解答家長的一些困惑
繪本是優質的兒童文學
繪本是幼兒文學(編者注:幼兒文學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以0-6周歲幼兒為主要接受對象而創作的文學)中的璀璨明珠,透過奇妙鮮活的圖象、生動有味的淺語,呈現世界萬物的潛在美質,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眼,藉以傳遞真的發現、善的啟示、美的洗禮,提供閱讀樂趣和藝術美感,啟發想象與創造力,成為幼兒認識自我、人際互動、探索世界的最佳媒介之一。
字少圖多,便于兒童理解
繪本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體貼學齡前后的幼兒,針對其識字與生活經驗有限的狀況,文字不會太多或過于艱澀,而且大多得靠大人代為念出,@【愛繪本】本期故事-《米菲的夢》圖像是這個年齡層的幼童主要的閱讀內容,眼睛讀圖、耳朵聽故事,即可進入書中無遠弗屆的世界,優秀的繪本無疑是成人文明給幼兒的一份最佳禮物。
繪本的閱讀對象以幼兒為主但不以幼兒為限
制作繪本主要以幼兒的需求為考慮的前提,即學齡前后階段,2至8歲的孩子為主。
但不以此為限,目前也有學者下修到嬰兒零歲開始閱讀,如李坤珊的《小小愛書人》,就是談零到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
近年來,繪本更因其多樣的出版形式及動人的意涵,吸引了廣大讀者,其讀者群不再限于幼兒,而成為零歲以上到成人都愛看的書。
繪本大都由圖像和文字共同合作敘事或傳達信息,但也有少部分“無字書”(Wordless Books)的作品,僅用圖像來完成說故事的功能。
因此,圖像不再只是文字的陪襯,而是更加強調圖像的連貫性與敘事功能,圖文巧妙搭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形式.
佩里·諾德曼(編者注:加拿大溫尼伯大學教授,曾任兒童文學協會主席,并多年擔任《兒童文學協會季刊》的編輯,他著有兩部兒童文學專著《圖畫語言:兒童圖畫讀物的敘述藝術》和《兒童文學的樂趣》)認為,“傳達信息”是“知識性”作品的特色,“訴說故事”是“文學性”作品的重要任務.
繪本的內容是掌握兒童身心發展而書寫的“文學性”與“知識性”作品,具有如下特質——
1、圖像的傳達性
繪本中的手繪插畫是畫家將“純粹繪畫”的美感特質,結合“美術設計”的傳達原理,配合文章內容所制作的“有條件、有目的的插畫”。不管是傳遞知識性的正確信息或文學性的感性思維,精致有創意的圖像構成,肩負“呈現訴說”的強烈意圖,各畫面之間連續性的設計,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念。
2、文字的音樂性
給幼兒的繪本,文字篇幅大多不長,是經過藝術技巧處理過的“淺語”。文字讀起來要順口,聽起來要順耳,是需要被大聲朗讀的“聽覺型文字”,要簡短精練像詩一般,節奏優美像兒歌一樣,不必要求押韻但要順暢、自然有韻律,若能配合故事情境調整句式長短、聲音抑揚頓挫,達到“聲情相合”的境界,更為可貴。文字要與圖畫互相搭配,有時一個故事都由文字說盡了,加上圖反而顯得文字的啰唆累贅,文字要像珍珠項鏈上的線,完整稱職地將一個個如珍珠般的圖面連接起來,但并不因此而減損文字的情韻優美。
3、圖像的傳達性
文字與圖畫各以不同的方式傳達訊息,文字較擅長處理時間、因果、主從、內心思考等事件發生的關系,圖像則擅長處理空間場景、物體外表、角色造形等。文與圖各擅其長,交互作用、互相影響,拓展故事主題的藝術感染力,圖、文合作表現出來的成果才是“完整的故事”;在知識性繪本中,圖、文并呈才能簡單明了地解說知識。諾德曼認為一本繪本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說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及兩者結合后產生的故事。因此,繪本光讀文字或只看圖像,一定不如圖、文兩者合作建構的故事(或知識)來得精彩與完整,讀者常常在圖、文對照間歸納出故事真相而覺得滿足。
4、成書的設計性
繪本注重成書的硬件特質,如書的大小與形狀,或印刷時的紙質、油墨的選用,封面、封底、乃至標題或字體選用、跨頁的圖文配置等整體設計,《爺爺一定有辦法》都需運用巧思以貫穿意念、深化敘事,使書本成為完滿俱足的藝術整體。以互動、游戲為設計主軸的鑿洞、拉頁、特殊觸感及立體書的紙藝架構,多樣化的創意呈現每本書的獨特設計性。
5、圖像的傳達性
強調親子共讀,大人小孩一起參與生動的語言演奏。《膽小鬼威利》包含了握住書本、翻頁、觸碰、指著插畫,以及將一本心愛的書抱近胸前的動作技能。包含察看插畫、詮釋插畫意義、尋找正文中所提的細節,以及反復瀏覽喜愛影像的視覺技能。引導幼兒運用視覺、聽覺、觸覺、肢體動作等身體感官投入,以及藝術審美、語言邏輯、創意思考等全人教育、全腦學習的高度參與性。幼兒早期閱讀不可強迫學前早期閱讀活動,是以繪本作為主題的統整學習。其構想是運用加德納(A. Gardner)的“多元智能”與馬斯洛(A.Maslow)的“人類需求”作為設計學習的思考方式,以及全語文的作法,希望將活動設計注入一些新生命。
我們知道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與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以從其他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因此,在以繪本為主題的學習中,可以選擇以下形式:自主閱讀與邏輯推理、領域延伸、創意道具與制作體驗、戲劇創編。
其目的在于透過全面性、生活性、日常性與活動性,引發孩子的興趣、好奇與主動,進而激活孩子腦中的神經元,形成連接。《好餓的小蛇》神經元彼此連結,即是所謂的“神經元可塑性”,這種連結形成之后終身存在。
大腦是全身最大的能源消耗者,雖然只占體重的2%,卻用掉20%的能量,因此,大腦必須把多余的神經元修剪掉,以節省能源。
修剪的原則是看這個神經元有沒有跟別人連接,是否是神經回路的一頁。一個落單的神經元是很容易被修剪掉的,就像一個落單的動物容易被敵人吃掉一樣。童年的經驗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可以促使神經元連結不被修剪掉。
然而,人類大腦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必須有自己的“基本”課程。也許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植于“情感大腦”的需求。
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顯示:智力和情感發展密不可分。簡單的事實是,和其他事物相比,兒童更渴望的還是父母的愛和關注。
不論是在什么年齡層,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效學習,就應該將一些孩子基本的需求,如一個安全的環境、合理的行為界限當作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媽媽發火了》還有,不要忘了一個擁抱,或者一段美妙的音樂都會讓孩子鎮定平靜下來。
在任何年齡階段,對大腦最有益的條件是穩定的情緒、全面的營養、足夠的玩樂和運動時間、注意睡眠時間,以及日常生活中選擇的機會和責任。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要有一絲絲強迫。《鴨子騎車記》在強迫下習得的知識無法改變心靈,所以不要訴諸強硬手段;將早期學習打造成一種樂趣,才能發現孩子真正的天賦。
當然,不論學習活動多完美,兒童仍非常需要成人的介入;身為父母與老師,以身作則與了解兒童是教養的不二法門。
林教授在文章中準確細致的解析了繪本,我們可以參照林教授的經驗之談,有針對性的進行繪本選購和閱讀。只有如此,我們才會在龐大的繪本隊伍中選擇出真正經典、真正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好繪本。
所謂的好繪本,重在精選精讀,而不是盲目隨波逐流。
繪本閱讀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
1、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從小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對其一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繪本閱讀對語言發展的作用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也是普遍認同的繪本閱讀的最大價值。
繪本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幼兒的詞匯量,還可以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業內一致認為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是最重要的。
曹文軒曾說:“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
所以,選好人生的第一本書非常重要。
繪本這一獨特的表達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幽默風趣的畫面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將幼兒輕松帶入閱讀的快樂之旅。
2、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
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會產生移情現象,會隨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或喜或悲,這樣就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而且閱讀本身給幼兒帶來很大的快樂,看看沉浸在故事中的幼兒興奮的表情,以及不厭其煩地重復著一個故事的狀態就可以知道,他們在享受故事。
另外,通過繪本可以輕松地把很多深奧的道理傳達給幼兒,讓他們在繪本閱讀中理解真善美。
同時,透過故事中的榜樣,可以讓幼兒學會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質,使其更好地與同伴交往,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社會化。
3、促進幼兒想象力發展
幼兒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歡想象。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想象是不能缺席的也是無法缺席的。
與其他兒童文學形式相比,集圖像和顏色于一身的繪本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是發展幼兒想象力不可缺少的書籍形式。
正像松居直所言:“圖畫書是想象力的一個重要的起點。”康長運專門針對圖畫故事書閱讀與想象力的發展做了研究,就圖畫故事書閱讀中想象的特點、作用和表現等作了闡釋。
此外,繪本中多樣的形象,豐富的情節、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加幼兒的體驗,而體驗是想象力的。
目前國內大多數原創繪本魚龍混雜,《花婆婆》很多所謂的繪本嚴格說來根本算不上繪本,一些出版機構以為將傳統故事配上圖片、將故事里塞上幾幅插畫便是繪本了,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誤讀。
此外,有些繪本總擺脫不了說教嘴臉,在內容上缺乏想象力和獨創性,更多從成人的角度而不是孩子的視角出發。
專業的繪本推廣人士認為,與國內繪本狀況相反的是,《石頭湯》國外繪本蘊藏的兒童心理學,是國內繪本很長一段時間望塵莫及的。
比如繪本《大衛不可以》就是抓住了小男孩大衛犯錯時、認錯時、和媽媽耍賴時等心理,用小朋友的方式告訴小朋友,什么是錯的,怎樣做才是對的。
繪本被稱為兒童“人生中的第一本書”。
在歐美已有百余年歷史,上世界50年代流行日韓,直到21世紀初,才走進中國大陸。
短暫的發展和認知歷程,自然讓中國繪本還處于萌芽期,期待更多的機構更多的人早日加入到中國原創繪本的創作、推廣、閱讀中來。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就是給他/她一個有寬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