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于在某個時間段里回憶往昔,回憶曾經的人,曾經的事,曾經的狀態與心情。而后引發的動作就是讓他開始聯系舊時同窗,開始聊記憶里殘留的那些片段,然后感慨,誰誰誰變了,已經不復當年的模樣,誰誰誰變得更好了,變化怎么可以這么大,諸如此類的。
變或不變,對于回憶的人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與你又有何干?好像嗑著瓜子聊著別人的家常。
時間除了是殺豬刀,有時候也是潤滑劑。一位老師曾經說過,當你畢業之后,印象最深的或許不是當年的好友,那天天一起吃飯的人,而是當初與你最不和諧,經常磕磕碰碰,有摩擦的人。時間會讓你明白當初的幼稚,而它也會自動去掉那些不開心的棱角,而后記住生命中曾經有這個人駐足。這就夠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記住的記不住的,都讓它留在過去。
回憶常常是一個人的狂歡,兩個人的感傷,一群人的孤獨。
一個人獨自沉浸在自己的回憶空間里,所有的事情靠自己主觀意識編排,在這里,自己是導演,導著的流逝的青春年華,演著過去的情節,朝著自己臆想的方向潤色著別人的情感。
兩個人在此次交流的過程中,尋找著曾經的那份熟悉感,感傷著逝去的歡樂與悲傷,指點著不同人的生活變化。干一杯,言語盡在酒中。
一群人的聚會,喧囂浮夸而又孤單,吃飯k歌玩游戲,瞬間的浮躁掩蓋不住那久久的孤單。在曾經的分離之后,各自有各自的軌道,關系好的依舊是那些要好的,聚會之后的日子依舊不曾參與,只是偶爾在群里搶個紅包罷了。
這樣下來,又何必去回憶?
你所記住的不一定是他人心中的那個印象。或許你會記得,曾經的你們書信交流,你們談天說地,你們鬧過矛盾,起碼你們交過心。然而在他的印象里,你們的交流只在于同一個宿舍,抄過你的作業,曾經鬧過矛盾,有著不是同一“階級”的想法。不曾相見的五年后,你們再次聯系,彼此交流著本沒有交集的生活,而后在qq微信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偶爾發個節日祝福,偶爾留個言,好像仍然生活在對方的日子里。這一切,不過是假象而已。
當然了,回憶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回憶與否,取決于自己的情感需要。留住的留不住的皆有緣由。當你忙于生活工作或其他,又哪有時間空出來讓你去回憶!
向前看,過去的就讓它就在過去好了,前方精彩還等著自己去領略,如若有緣,又何懼曾經的人不會相遇?
何必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