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藍天、白云、綠樹這些本應每天享受的美景卻被霧霾籠罩。結束了兩個半月的假期,從天高云淡風大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飛回了全運會召開城市天津。
飛機起飛的時候,天氣晴得能看到地上飛馳的汽車;飛機快降落的時候,能看到的只有“烏云”,平流層的萬丈陽光下是灰蒙蒙的空氣罩。
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是2010年12月落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時候,突然發現世界的顏色不一樣了,藍色、白色上都要加上些黑色和灰色。
當時并不知道這就是霧霾,只是覺得臟兮兮霧蒙蒙的,呼吸一會兒嗓子會有些不舒服。直到后來PM2.5這個名詞風靡朋友圈,霧霾這回事才真正撥開面紗。
此后,朋友圈又開始對霧霾究竟是“smog”還是“haze”發起爭論。
“haze”有水汽的霧,而在實際生活中,主要是霾不一定就有水汽出現。
“smog”是煙霧源于“smoke”和“fog”,這兩個詞就更貼近真正的霧霾,應該是煙霧和霾。
每次夏天回老家總為自己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感到慶幸。有了寶寶之后,看著大城市的發展帶來的傷害,對寶寶的健康更是十分擔憂。希望把他送回老家,在該玩耍的年紀享受自然。
去年冬天老爸在天津待了一個冬天,除了比較寂寞之外,最讓他受不了的就是每天看不到藍天和太陽。他很不理解為什么人們要擠在這樣的環境里。
我想可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早已習慣于每天低頭趕路,低頭生活,早已對藍天、陽光不那么在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