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來源
相傳,稟君是土家民族開基創業的先行者,受到了極大的崇拜。據《本記》載:務相(稟君)死,化為白虎升天。于是白虎被崇奉為土家圖騰,為祖先神。
土家人對“虎”表現出“崇”與“忌”不同的原始信念,沿襲至今。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后”。
白虎為祖神
永順、龍山、來鳳等地傳說白虎有兩種,一種叫行堂白虎,一種叫坐堂白虎。坐堂白虎,坐鎮廳堂,威風凜凜,是要 “ 敬 ” 的;行堂白虎,破門而入,兇惡無比,是要 “ 趕 ” 的。 “ 敬 ” 白虎和 “ 趕 ” 白虎,就是根據古代巴人遺留的傳說形成的。從《山海經》古書記載中,知道“白虎”即古代巴人想象中的神獸,也是原始民族圖騰崇拜的遺跡。
自此土家族便以白虎為祖神,時時處處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龕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結婚時,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鋪虎毯,象征祭祀虎祖。除了進行宗教式的虔誠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白虎的影子:如今小孩穿虎頭鞋,戴虎頭帽,蓋“貓腳”花衾被;門頂雕白虎、門環鑄虎頭。其意用虎的雄見來驅惡鎮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在土家族地區有不少類似白虎山、白虎堂等帶有白虎二字的地名,這也是土家族宗教的反映,這種宗教稱為白虎宗教。
地名誕生
據說在一百多年前,鄂西山鄉龍坪,一戶田姓大家還給白虎舉行過“人祭”,因族長錯殺了自己親生兒子,產生悲劇,以后才改為“牛祭”,使“殺人獻首”的陋習,以“還牛頭愿”代替了。當地土家族人,至今稱老虎為“老巴子”,故巴人居住的地方,留存下來巴山、巴王臺、巴子梁、巴山峽、巴東、巴縣等地名,這也是為什么“巴式”劍,也銘刻虎紋圖案。
巴人后裔如此崇拜白虎,可見巴人與白虎之間,歷史淵源可謂久遠!
下期預告
在恩施城郊有個地方名字叫“蓮花池”,這個地名讓我們浮想聯翩,白蓮教難道曾經在此秘設基地?還是另有來源? 咱們下期見咯~
本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和民間走訪,轉載請注明。
走遍恩施團隊出品 | 整理綜合精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合作事宜 | 請聯系工作人員
郵箱:zoubianen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