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亂花錢,學費又貴了
明尼蘇達大學今年向州政府申請發行 2 億 3600 萬美元的債務,其中 1 億美元用來修繕老舊校舍:他們說老舊體育中心不穩定到需要用鐵條支撐,學校里的橋生銹剝落不安全等等。但沒有獲批。
修老校舍現在是美國大學的大支出,公立學校的這項費用比 2007 年漲了 22%私立漲了 18%?。
他們要修的主要有 2 類:?1960-1975 年間和 1995 年后造的樓。前者是因為嬰兒潮引發大學擴建,占現有校舍的 40%。質量不佳。現在這批建筑到了不維護不行的的時候。后者占了 30%的現有校舍,更環保但使用壽命短,需要時常維護。
根據大西洋月刊,大學說我們一共缺了 300 億美元修繕老樓。沒辦法,有些學校在學費清單上加上了“老樓修繕費。”?
奇怪的是,修老樓沒錢,學校還在馬不停蹄造新樓。去年大學們花了創新高的 100 億美元造新樓,其中在新地皮上花了 2100 萬美元。不是缺錢嗎?金融危機時期利率低,學校選擇借款,現在背上了總共?950 億美元的債,2?倍于金融危機前。
欠債總要先還利息:一年間,全國大學利息費用從 60 億美元漲到 110 億美元,攤到人均,相當于公立大學每人付 750 美元,私立大學每人付 1289 美元,社區大學每人付 390 美元。有點貴。
學校管理層不背這個亂花錢的鍋:他們說捐款人都愛慕虛榮,只會捐錢造新樓刻名字,不會捐錢修廁所、換屋頂。只有很少的大學成功說服捐款人修老樓,比如 Washington and Lee 大學,這所用喬治華盛頓遺產造的私立大學用受捐的 5000 萬美元修復老建筑,這是上世紀 30 年代以來第一次修。還分出了 15%的款項用于后續維護。
而且,雖然行政效率低下屢被詬病,學校工作人員也受了損失。有的學校,比如芝加哥大學,花了 17 億美元新建校舍后,只好解雇行政人員來省出 3000 萬美元。
修新樓的原因很多,比如收到捐款指定用途不用白不用。其中最主要是想借此吸引學生入學,尤其是那些申請通過率高的小型大學。學生看重帶廚房的豪華宿舍、健身房、泳池、體育場、練歌房、提供 9 種民族菜的自助餐廳和冰激凌站。研究顯示全美大學生每天平均花 2.76 小時學習,6 小時吃喝休閑娛樂。
有人說學校這么做沒用,學生更看重教育質量而非漂亮校舍。但造樓還如火如荼。
政府不準備撥款支持這個潮流。美國財政緊張 ,今年給大學的撥款比 2007 年減少了 17%。
最后反倒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學費收入在學校支出中的占比從 2001 年 35%漲到了現在的超過 50%。
總結一下:學校為了吸引學生入學借錢大造新樓,剩著老樓沒錢修,學生買單。這部分解釋了美國大學學費迅速攀升的現象。在過去的 10 年里, 私立學校每年實際上漲 2.4%,公立學校每年實際上漲 3.4%,遠超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老樓沒錢修也提醒了大學造樓要注意質量,貴的不一定都好。 MIT 在 1943 年修了?20 號大樓,用于戰時雷達工作,便宜、安全,靈活,用途多樣。 1998 年拆除后花 3 億美元造了新樓,卻因為漏水裂縫等問題和建筑公司打了多次官司。
2015 年有 30.22 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念書,占國際留學生的三分之一。也算間接參與了這波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