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溝通能力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擁有的技巧

這兩天,王力宏和李靚蕾的小作文,還有王爸的手寫作業,讓網絡吃瓜者們欲罷不能。隨著作文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傾向于支持李靚蕾,因為李靚蕾在文章中展現出的良好的溝通能力更有信服力。

從網友所說的“蕾神之錘vs宏慌之力”的發展過程來看,溝通是我們與人共同經歷的過程,尊重而主動的態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的關系。毫無疑問,溝通是一門藝術,溝通并不只是對某人使用技巧而已,還有真誠的態度。

《溝通的藝術(插圖修訂第15版)》是一本探討在溝通中,與溝通者有關的所有要素的書籍,分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

這本書是美國權威溝通教材,再版15次,在美國暢銷40年。中文譯本銷量數十萬。作者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一位是以溝通寫作為專業的,另一位是北肯塔基大學教授。二人圍繞溝通這個主題,撰寫了大量文章,四處演講,并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

什么是“看入人里”?這一部分說明了人際關系的本質,它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還有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看出人外”?這一部分聚焦于溝通者之外信息的發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征,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

什么是“看人之間”?這一部分主要討論了關系的演變過程,側重于親密關系的區辨,提出了改善溝通氛圍,處理人際沖突的各種溝通方法。

那么,如何成為一名溝通高手呢?書中給我們介紹了溝通高手的幾個特質:

一是擁有多樣的行為反應。
二是挑選恰當行為的能力。
三是跨文化的溝通能力。

人人都希望擁有有效的溝通,但常常事與愿違。書中給我們定義了什么是“有效的溝通”:是指能在大多數情況下維持和增進關系,并借此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能力既要求有效性,又要求適當性。

那么有沒有什么有效的方式來提高溝通能力呢?答案是:沒有理想的溝通之道。溝通能力是可以后天學習的,溝通中使用何種技巧以當時的情景而定。

那些成功的溝通者,有的看上去很嚴肅,有的則很幽默;有的人外向活潑,有的則沉默文靜;有的喜歡坦率直言,有的則拐彎抹角。沒有一種現成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學習,但可以通過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和觀察對方,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從品質的角度來說,每一段人際關系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也是相互依存,從內在收獲回報的。溝通的情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溝通的能力也需要隨之做出改變。

溝通高手不僅擁有各式各樣的行為反應方式,還懂得在適當的場合表現出最合理、最成熟的行為。他們不僅能夠準確理解對方的觀點,還能夠帶著同理心做出回應。他們還會在溝通的過程中隨時監控自己的行為,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溝通能力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擁有的技巧,它能幫助你在維持現有關系的前提下,從他人身上獲得你所尋求的信息。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元的文化與視野,學習建立和諧的溝通關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