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公號都要評論知乎上很火的幾篇文章“美國哥大碩士:當年為留學賣房,現在腸子都?悔青了,學歷倒底是什么鬼?”還有清華,北大,北京TOP醫院主治醫等的吐槽文章,都在感慨自己花了這么多年,投入巨大時間、精力,成為學生中的佼佼者之后,卻發現被生活重重的打了臉,沒能過上相像中的美好生活。
好吧。雖然這種把學習過程完全按投資回報公式來計算的方法我不贊同。但至少有一點是值得我們反思的,那就是,我們現在不惜以破壞親子關系為代價的逼著娃上各種輔導班,到底為了什么?這種投入是否真的值得?即使是一場投資,一場賭博,我們至少要知道我們投入的和下的賭注都是什么。
首先,談產出。好好學習的目的,本來是讓孩子脫離蒙昧,具有按自己意愿探索生活的能力,最終讓TA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很多家長卻更愿意讓孩子過上家長想要的生活!還美其名曰“以愛的名義”為他們好。其實骨子里還是想著為自己的好,自己的面子,自己老年生活的保障,不是嗎?當然,有人說道理好懂,但現實難纏,別家孩子都在學,自己不學生怕落后。可我們在焦慮的同時,是否有這樣的思考,如果我們的孩子面臨的世界是一片海洋,現在我們訓練他們跑步的技能倒底是幫助還是傷害?所以,當我們受不了教育培訓機構的扇動,把孩子的時間投入一個個補習班的無底洞時,我們有沒有認真的思考過,將來孩子面向社會的時候,靠這些補習班里強化出來的知識和能力是否有用。
然后,再來談投入。我們現在看似投入的只是孩子的時間。甚至有些娃爸娃媽還認為如果這個時間孩子不去上課外班,反正也會被孩子浪費掉。殊不知,我們投入的還有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內化能力,孩子探索能力,甚至是相像力。而健康是孩子生命的基石,探索能力和相像能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我們把這兩樣都去除了,孩子今后得到幸福生活的機會又會有多大呢?
寶寶,你現在9歲了,除了一個武術班,我沒有給你報任何班,而且還培養你在學校就完成作業的習慣,因為我知道,沒有什么比你擁有充足的睡眠,廣泛的閱讀,不斷自我探索更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