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一、對事沒熱情,勉力應承,自認一無趣人
1.因為別人能力不行,所以這個事情做不好;因為那人的言行我不喜歡,但勉力應承,沒意思。
那就找能力強的人呀!找到之后呢?還缺什么?
那就找有意思的事呀!啥有意思?金錢?名利?找到之后呢?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2.由此也擔心別人對自己不滿,自己更加放不開,郁郁寡歡,強顏歡笑。
此之謂憂得失。觀此者,豈非正是:
但能欺人,焉能自欺哉!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3.唉,人沒希望,事沒希望,公司沒希望。可惜我條件不好,沒背景,沒資源啊!
此之謂憂成敗。貪官有背景吧,有錢吧,又如何?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家人!
人啊,貪婪,但豈不知: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我也想摘星星,摘到了呢?還想要別的吧!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4.所以,到底要什么?
一切都是給自己找的不肯努力的借口,不肯去找到底想要什么的借口!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如果你只是選擇向別人證明你行,這輩子也行不了,肯定行不了。因為你所有的努力,壓根就沒有真努上力。
致知在格物!
我們正在干的是格物嗎?
二、茍且還是詩和遠方?
1.你不想茍且的活著吧?
恩,有錢就不會茍且了。你想要錢?貪污腐敗的人不就這個嗎?錢多的房子裝不下,但他還想要,呵~~~他覺的他沒有遠方,也做不出詩來,沒安全感啊。
2.詩和遠方是你想要的嗎?
旅游去?三山五岳,跟你有一毛錢關系,回來還得掙錢吧。
3.心安的人,無非茍且而已!
大吃大喝也行,沒吃沒喝也可以。當你不為想象的那個遠方去思考的時候,當你真的安于當下的茍且的時候。詩和遠方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那個才是平衡,你越是踮著腳去夠那個遠方,眼下你過不好。
正所謂心安才能理得也。亦復,心安即是歸處!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我靠,詩和遠方在茍且里呀,這好像是個環環~~~呀
4.不找任何借口,做好自己,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荻行乎夷荻,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三、明白?
格物致知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四、知行合一
別廢話,去做!
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正如《通天帝國》狄仁杰所說:
天意昭烔,我自獨行。天地雖不容我,心安即是歸處!
五、還有然后嘛?
你熙熙攘攘,尋尋覓覓。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我自在等你千年。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順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