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是你的理智決定,實際上更多是直覺。
你以為是你的直覺感受,實際上是理智變成了習慣。
卡尼曼在書中從容不迫地展現了大師級的思考方式和辯證精神。他即一針見血地挑戰傳統,指出“人類很理性、很有邏輯性“這一常識有諸多不合理之處,指出直覺對于人的決策有重大的影響,影響有好有壞;同時又未將慢速、審慎思維的優勢絕對化、理想化。在這個需要經常做出迅速判斷和決策的時代,快速思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從商還是生活,處事時權衡兩種思維模式的優劣得失,規避風險才是應有的態度。
推薦大家一定要讀這本書,它相當于解讀思維方式的資本論。它從一個方面為我們解釋清楚了我們底層思維是如何運行的,我們面對不同的境況是如何給出決策和選擇的。當把這本書吃透,當我們再讀歷史、讀自傳時,會更加的通透和易于理解。
序言
本書目的:
通過自我批評,認知自我,來提升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決策和選擇。
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有一系列的概念來描述人的思想和行為中的一些現象。當我們腦海中沒有可描述某種行為的概念時,我們對此行為是遲鈍甚至無感的。
比如光環效應、腦力勞動、印象、直覺等概念。
通過給讀者更豐富精確的語言來討論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斷和決策上的失誤。這就是系統性誤差,而人的大腦很容易收到系統性誤差的影響。
那么人的判斷和決策到底為什么失誤呢?
a,人的直覺是有缺陷的
b,直覺對判斷有顯而易見的影響
b、我們的主觀判斷和決策是存在成見的。
再進一步:人的直覺來源于什么?
啟發性思維和可得性思維(未完待續)
a、啟發性原則:簡單的說就是經驗法則。
對經驗法則的依賴必然會導致人對判斷時的成見。
而相似度就是啟發性手段的一種。
而依賴于相似度來做出判斷,往往使人忽略相關的統計數據(而這才是更加可靠的事實)。
b、可得性法則:依靠記憶或者更容易獲得的信息做出判斷的方法。比如容易想到的就容易影響判斷。
比如常被媒體提到的話題就容易在腦海中變得鮮活,而其他的則會慢慢遺忘。所以長此以往,會出現一個現象,媒體選擇報道的內容和人們腦海中存在的信息不謀而合,所以專職體制對獨立媒體的施壓現象也不是偶然的了。
(思考:這么看來,一次一次能引起全民討論的大姨媽式話題,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正常人思考時出現的系統性失誤,認為這些失誤是由認知機制的構造造成的,并非由情感引起的思想腐化導致的。
”啟發法和成見“這樣的心理學概念在其它領域中也有廣泛的啟發作用,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想法是如何收到認知性成見影響的。
看到自己的紕漏,自己的意識里面才會有那種對”人類很理性、很有邏輯性“這個武斷想法的質疑。
”判斷啟發法“很有用,但也會導致嚴重的系統性誤差。
(思考:很有用說明,”啟發法“形成的直覺,對人做決策和選擇有重要影響,這個影響有好(接下來會說),有壞,就是以上所述的缺陷和成見。)
專家們的直覺往往很準確,這種準確性用熟練來描述更加精確。
所以,熟練和啟發法皆可成為直覺性判斷和決策的選擇依據。
最終:
直覺只不過是人們的認知?。?!
而專家的準確直覺,就是在新情境中能察覺熟悉的因素,并且采取十分得體的做法來順應這種情境。
更進一步,專家的直覺并非全部是從真實的經驗中得來的
因為情感因素(喜好),在我們對直覺導致的判斷和決策產生影響。
(思考:這種就是偏向性的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許就是這個機理)
直覺的問題置換
再進一步,如果直覺啟發法無法第一時間對面臨的問題做出判斷和回答,就會迅速切換成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回答,實際上已經把問題置換,同時會忽視置換問題這個事實!——直覺啟發法的核心觀點
(思考:或許這就是女生在生氣的時候,當男生問她你到底為什么生氣時,她的第一直覺無法從道理上說出男生到底哪兒錯了,實際上女生只是感到不爽了,所以大多數都會說”我不管,反正你就是錯了“,這個判斷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置換。重要的是女生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在進行這種意識置換?!叩哪猩?,面對的考題根本不是女生心里面的哪張試卷,一般人怎么可能答對?。?!哈哈)
快思考包括:專家式直覺、啟發式直覺,也包括感覺和記憶等所有無意識的大腦活動。
但當,這些快思考都無法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我們就想要找到一種更慢更嚴謹、需要投入更多腦力的思考行事,這就是慢思考。
本書認為,直覺和嚴謹思考就像是大腦中的兩種性格的特征和性情。系統一的直覺性作用是做出決策和判斷的幕后主使。
主要內容:
1、系統一和系統二進行判斷和決策的基本原理
2、系統一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覺啟發法“的研究
3、自我認知的局限性:高估自己對世界判斷的確定性,而低估實踐中存在的偶然性
4、理性決策的幾種方式
5、經驗自我和記憶自我
(思考:這一點特別有意思,值得反復閱讀和思考、對比以及延伸,這可能對老年的回憶的狀態、以及類似”對做了沒有成功,還是沒有去做,那個更后悔“這樣的問題有很好的解釋切入點。)
絕大多數的套路都可從行為心理學中找到根源,絕大多數的熱點話題背后都是人的直覺、選擇和判斷。
我們對于思維方式和行為根源的研究,就想是一場軍備競賽,所有的廣告商、文章寫作者、熱點制造者等一切想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人,所用的套路都逃離不出者兩個層面;我們也是一方面要學習這些知識來對抗之前我們可能都意識不到的注意力被誘惑,一方面要用這些知識來為別人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變得更有用。
對我們來說了解底層核心思維方式和行為根源,是為了更好的趨利避害,更好地進化,關鍵都不是戰勝對方,而是在自己的陣營里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