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段時間換工作面試,一家公司聊下來雙方都有意向,面試官最后問了一個問題,請說一下你做過的最成功的事?雖然面試前自己有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心里面預演,但沒有準備這種開放性問題,在停頓的幾秒里,腦子在飛速運轉,想著該如何回答。自己最成功的事?是高考復讀一年,從二本線考上211大學?還是大學期間自食其力?......最后,我深吸一口氣,平靜而堅定地回道“要看你怎么定義成功,我覺得我最成功的事,是帶著我的母親讀書,可以說讀書也算救了我母親一命。”
? ? ? 是的,我最成功、自豪的事,不是獲得什么獎,榮譽稱號,賺多少錢,而是在母親生病臥床期間,帶著她讀書,用書引導著她走上手術治療的路,最后痊愈。
? ? ? 母親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據小舅說這是小時候家里窮,她吃苦干活落下的病根。小時候我還沒發覺,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不知道哪里聽來的偏方,她偶爾會買些豬心回來,摻些石榴根之類的草藥,還把金戒指塞在豬心里,整個去燉,最后她一個人把那些東西吃掉。后來慢慢長大,隨著病情的加重,發現她的體力越發不如從前,爬一兩層樓梯,就要歇上一會。到2019年,我大二那會,她平路一走小段也會氣喘吁吁,晚上整個人不能躺著睡,就墊著枕頭靠在床頭坐著睡到天亮,平時打完零工她就在家里休息,更多的是坐靠在床上,整個人臉色發紺發紫,看上去疲憊又憔悴。
? ? ? 我們一直有勸她去醫院進行手術治療,但在她的觀念里就認為這個病治不好,以浪費錢為由拒絕,幾次后也就作罷。母親要強的性格近乎執拗,只要她認定的事,就很難被改變,以致病情一拖再拖。我看她一天臥病在床也不是辦法,心里想著要做一些改變,不知怎么就冒出想要帶著她讀書的想法。就這樣我帶給她的第一本書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推薦說“這本書講的都是上個年代的故事,貼近平凡人的生活,很好看。”起初她是拒絕的,“一大把年紀了,還看什么書!”本來不抱多大的希望的我,有一次去看她,出乎意料地發現,小學沒畢業的母親竟拿著那本厚厚的長篇小說讀了起來,用她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在讀,有時不認識的字,她會拿過來問我。漸漸的母親患病臥床期間把《平凡的世界》看了大半,她會為發現“孫少平學校里用“黑,白,黃饃饃來分的階級”而欣喜,也會跟我討論“可惜了少安和潤葉的愛情”。為了引導她讀下去,我還會推薦《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給他們看,在和父親看視頻的時候,先讀過書的母親就能把書里的故事情節給父親講的津津有味,也就更加有動力堅持讀下去了。
? ? ? ? 我給母親帶的第二本書,是我花五塊錢從二手書店淘來的《穆斯林的葬禮》。在我的介紹與推薦下,母親照例開始讀了起來,讀到后面韓新月因患上風濕性心臟病,在憂郁與疾病交加中而死去。她多次對我感嘆道“原來韓新月跟我同病相連,得的同一種心臟病,我怕也是沒得治。”我連忙糾正道“瞎說,書里什么年代,現在什么年代,不要亂想。”許是因為看到書里面韓新月遭遇,聯想到自己病癥,心里思量著改變,后面竟兀自想通了。一天對我說“年后上來,你就帶我去醫院治病。”
? ? ? 后來,我陪著她去醫院掛號,門診,住院,轉院,依稀記得跟著醫生推她進手術室時,她眼里擎著淚水,小聲說對我和父親說著“我怕......”。我永遠記得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母親被推進了手術室后,我和父親兩個人就坐在醫院樓下的花壇邊等著,兩個人都默默無言,任由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就似做完所有安然等待上天最后的裁決。
? ? ? 母親心臟瓣膜更換的手術很成功,術后恢復良好,看到她現在活的比之前輕松了很多,打心里高興,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上,讀書也算是救了我母親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