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決定了,今天來說說學外語吧。
你好呢!我相信你已經認識我了,我是Eva,在西班牙也呆了六個半年頭了。從一個大學渣升級成小翻譯的我,就算是現在我能嘩啦嘩啦說著外語,我也完全不覺得自己有多少能耐。永遠覺得我依然是那個班上語法最差的孩子。
所以,我一直遲遲無法下手寫篇關于外語學習的文章,因為我心知肚明,自己不是那塊學語言的料。但!我轉念一想,這不更適合寫一篇嗎?不正是因為大多數人我們都不是這塊料,我們才會不停探索這個技能嗎? 因此今天,我放開心,提起膽,簡單總結一下這幾年我對外語學習的感受。
一如既往,我先拋出幾個問題,你可以試著回答一下,然后參考我的視角:
①外語是什么?②學外語意味著什么?③學外語到底在學什么?④怎么學外語?
? ? ? ? ? ? ? ?外語是什么?
“外語”到底是什么?我以前在學校學英語的時候我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覺得這個問題也太蠢了…(也可能是因為那時候太小,沒覺得需要去思考這種大概念性的東西) 但我現在終于感受到了,“外語”,就如字面意思:外頭的語言,一個不在你母體系統里的東西。想學外語,你需要讓自己的一些思緒死掉,因為需要生長出新的,“外頭”的思緒。
我曾經在一個群里教大家寫字母書寫體,結果是,幾乎所有人一開始都很驚訝外國人也有書寫習慣這事,都以為那種就叫花體。這就是一個死亡然后新生的過程。“外語”,一種自己的文化思維習慣之外的語言
? ? ? ? ? ? 學外語意味著什么?
? 在這個學習已經變得很簡單的時代,學外語早就不是什么困難的決定了。不困難意味著我們很可能都是在隨大流,都沒有明確學習的意義。我就是這樣,然后各種上課,各種抄寫,做題,各種犯錯,然后又抄寫,做題……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劇,終。
嗯?!怎么回事?學外語去哪里了?怎么過程中一點都沒看到學外語的影子?沒錯,因為那是備考,不是學習外語。語言是一個文化的鏈接方式,就像一張巨大的網,把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洲都托起來。這網太大太深,你進來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和思考。
在國外的我這點上比較容易解決,我那時候就想著我要“說”,然后我就厚著臉皮瞎說,語法不對也不管了,單詞不對也不管了,時態不對更不管了。然后我光開炮也沒用,有些溫柔的外國人聽不懂我胡說八道就微笑著面對著我啥都不回應,于是我就又開啟了“問”的模式,來聽對方說話。畢竟得不到回應的對話就是死亡峽谷啊,所以開始學問句。
這下子我的黑匣子就打開了。對,不是話匣子,而是黑匣子!我發現了學外語的意義!外國人的視點,外國人的感情,外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之前死掉過的部分現在百花齊放了,說是滿足感爆棚也不足為奇!課堂里學的語法終于聽到了真實的版本,活用的方式讓我也不再害怕表現出我糟糕的語法了。因為對我而言我找到了我學外語的意義。
? ? ? ? ? ? ? ?學外語到底在學什么?
對我而言是學“認知”。
當一個美國人對你說“上面啥?”的時候,當一個西班牙人對你說“怎么走路?”的時侯,你會不會覺得莫名其妙?但當他們對你說:“你怎么樣?”的時候,你還會莫名其妙嗎?(這三種說法意思都是一樣的。)
你有沒有真的捫心自問一下,學外語我到底在學什么呢?你如果有一個方向,事情都會簡單10倍哦。
? ? ? ? ? ? ? ? 怎么學外語?
這是我最后一個提問了,也是一個很多很多人都在問,更多更多人都在回答的問題(看各種書籍成百上千,你就知道這個問題多么充滿希望和絕望)。對我而言,這個問題是一個科學方法式:
⒈仔細觀察(大量聽,看,讀)
⒉ 記錄+分析(摘抄出現率特高的成句)
⒊ 不停向內行(老師或當地人)提問。
⒋ 找到自己可以保持好奇心的方面,然后繼續仔細觀察+記錄分析+提問…無限重復。
對你而言,你的方法又是如何的呢?寫下來和我一起交流吧。
? 蘇格拉底用把弟子摁進水里的方法來傳達學習到底要用多大勁,是的,向死而生正是學習過程的最大最對心法。
? ? 任何的學習都不是簡簡單單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的意外,如果可能的話,讓我們把這些意外的困難都當成一個一個的岔路吧。
如果是學外語的話,每一個岔路都可以變成一個重生的花園,一定要走定自己的道路,堅持不懈后才會意猶未盡。
祝你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Eva,在卡斯提利亞與萊昂大區的薩莫拉城為你留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