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那些故事真實存在過
可是,他們離我很遠
遠到讓我不再相信
如今還會有這種故事真實存在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一部沒有打算要看的電影。
毋庸置疑這是個大IP,張嘉佳的暢銷書,曾經感動過無數人的溫情故事讀本。但我不是原著黨,這本書也從未有讓我買的念頭。不過,我知道這本書里是有很多個故事。到底怎么知道得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就是知道。
每個人都和某方面的知識有種通靈的感受,像我,看著封面上模糊又泛泛的宣傳口號總能準確地判斷出書里到底寫著什么東西。當然這只限于如今泛濫的青春文學。
原本打算和舍友逛街的我,因為姨媽意外造訪,只能改逛街為看電影。比起眾星云集的《爵跡》我更愿意去看鄧超白百合。
原著風滿滿,開篇臺詞不遺余力地把書里的內容搬到了熒幕,這是作家當編劇的通病。
《小時代》像是掀起了IP風潮的標桿,無論《小時代》電影質量如何,作為商業電影,他算是成功的。郭敬明也順利完成從作家到編劇導演身份的轉變。在電影里,他更是費盡心思把原本炫麗又憂傷的語段插在電影中。可是除了突兀生硬,就只有宣傳書的效果。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也一樣,《小時代》好歹我是原著黨,看著那些句子會有點懷念的感覺,作為不是原著黨的我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依舊能清晰地感覺到哪句是書里面作者很中意非要搬到熒幕上的句子。會這樣做的人其實不算個好編劇,只是忠于內心的創作者。
在看到“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幾個字的時候,早先對這部電影的猜測已經全部塵埃落定。
張嘉佳選取了三個故事,我不確定他們原本是否就有聯系,還是為了這部電影才改了人物設定銜接到了一起。總之三個故事:陳末不思進取被分手自甘墮落卻依舊希望小容好點,被幺雞拯救重新生活;豬頭的世界只有燕子,無論在一起還是不在一起;茅十八簡單的、盡自己所能地去愛。
在我看來,豬頭傻,茅十八癡,就陳末還有點生活氣兒。
這種故事感動不了我。盡管同伴在旁邊哭得一陣一陣的。我知道她為什么哭,她看著豬頭追著車跑那一段哭了,豬頭希望燕子好,希望燕子幸福,可是他也知道沒有她,他就沒有全世界了。
豬頭的愛感動到好友了。可是我看到的全是悲哀。
這種感情一點也不夸張,我懂這種感覺,我在更年少的時候和豬頭一樣,過得沒有自己,只有對方。可是對方除了你,還有全世界。
看著豬頭,那種悲哀就從全身的骨骸里蔓延出來,密不透風地裹緊了我,讓我松了口氣,同時又心悸得想著:幸好年少,幸好還有學業逼著讓我逃出了那個只有他的全世界。
你看,現在沒有誰會讓自己陷在那種境地里,就那樣,為了一個人,荒蕪自己的一生。
義無反顧和勇敢無畏其實都是單純簡單的自帶屬性。茅十八單純簡單,所以愛得純粹,愛得徹底,所以可以為愛獻身。
沒看到過為愛獻身的,倒是看過太多以死要挾的,前者是偉大,后者是齷蹉。
我相信這樣的故事真實存在過 。
可是,作者有多大程度在自己意愿上忽略了生活的不易和世俗的枷鎖,人設簡單到只有愛情背景,才成就這樣溫情脈脈感人至深的純愛故事。
這不是生活,這只是愛情,誰的生活里都有愛情,可是誰的愛情里能沒有生活?
陳末是里面最完整的一個人物。
有家庭背景,有工作背景,被分手的理由是女友想去更高更遠的地方看一看。
這很生活。
本就不是同路人,分道揚鑣也是遲早的事。 可分手了不是不愛了,愛不像水龍頭,說開就開,說關就關。不管是愛那個人,還是愛那段時光,終究是愛過,終究還是希望對方可以好。
死纏爛打是因為愛,自甘墮落也是因為愛,然后認清現實徹底放手更是愛。 然后找到同路人,適合自己的人,才是對自己的負責。
可惜,現在可以做到這樣又有多少?
這些人真實存在過,不過已經久遠。
世事無常,這些人再也不會路過。
太過理想,和書一樣,只能拿來消遣時光。
ps:
插曲只有一首get在點上。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取景。
在山城重慶,重慶的夜景真心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