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楠天下的太陽花
題記: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干貨文,我的最愛;當我迷茫時,整理干貨文就成了我前進路上的燈泡。
中午,一個朋友問我,為什么自己的文章上了首頁,閱讀量沒有動靜?期待點擊量蹭蹭蹭地上漲,卻落空了!
文章不是寫出來就有人看,要有一定章法。而干貨文,最要緊的是思路清晰,結構一目了然。
最近,我就職場和談判總結了很多經驗。從古到今,只有把經驗升格為理論,再把理論回歸到實戰,寫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蹭蹭蹭地得到提升。
干貨文的開頭和結尾如何寫,下次給你們分享。這次只做一道大餐:干貨文主體的七種萬能結構。認真品嘗,你也能夠“即學即用”,制作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大餐。
第一種,橫向并列法。
干貨文主體,不管你有幾條干貨,同時陳列出來,沒有輕重之分,沒有高低之別,是一種橫向并列關系。
舉例一
看完《紅與黑》后,寫了讀后感。《這本書,男人看到奮斗,女人學到愛情,作家get……》
男人在書中看到奮斗,女人在其中讀到愛情,作家通過小說學到創作方法。讀后感從三個角度來詮釋了整部小說,以及不同的人得到的收獲。三種視角處于并行關系,各取所需。
橫向并列式是最簡單,也最常用的干貨文主體結構,一般情況下,描述3-5個要點比較適宜。
舉例二
簡書作者,韓大爺的雜貨鋪,爆款文章《從現在起,培養五個獲益終生的思維習慣》,橫向講了五個要點。
舉例三
簡書作者,陳子淏作品:《<歡樂頌>教會我的14個道理》。全文并列使用了14個感悟來陳述作者的收獲,同樣成為爆文。
推薦書單,總結十個習慣,安利8款APP等等,都是這種方法的運用,簡單粗爆有效。簡書干貨文,80%是這種主體結構。
第二種,縱向深入法
縱向深入法,對要點的講解,層層深入,要么難度不一樣,要么級別不一樣,要么緊密度不一樣。
縱向深入法干貨講解,有三種情況:一種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等級別不同;二種是由易到難,難度不一樣;第三種是由外圍到核心,像剝蒜一樣,直到蒜心。
舉例四
職場小白人際關系文章,《9年職場經驗:打造人際關系5.5張通行證,讓你要風得風》
講述了五個半技巧,就從初、中、高段位,到神段,再到無影段,層層深入,難度越來越大,層面越來越高。讀者對各層次難易度,一目了然。
縱向深入法,不像橫向并列法只是簡單羅列干貨要點,有強烈的層次感,像塔,像山,重重向上;像河,像海,步步加深。在邏輯思維沖擊力上,比橫向并列法強大得多,讀者閱讀體驗也會更深刻。
第三種,關鍵轉彎法
在講述干貨過程中,要點一二三四五……,講到最后,突然來個轉折,既肯定了前面幾個關鍵點,又引入新的觀點。這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如此。并且,對文章理解更深,閱讀效果也很好。
舉例五
有一篇個人經驗分享文,《兩年半時間,我如何從月薪800元到1.5萬元?》。
先講了四點:異地重頭開始,做一個拼命三郎,聚焦本職工作,再講廣結三路良緣,從而實現1.5W的月薪。對于經驗總結文章來說,作者貌似講解完畢。
最后,就在第五點,作者來個突然轉彎,就像一輛高速行進中的跑車,直行很久,突然一個急轉彎,驚險瞬間與體驗到的沖擊力敲打著你的脆弱神經。作者說,不是他牛逼,而是平臺好,公司發展處于上升期,作者類似于一頭處于風口的豬。這點經驗讓人腦洞大開,作者謙遜的意圖也強烈地表現出來了。
整個分享,既說明了個人的努力,也講了成功的外部原因,客觀地總結了個人成長的五種關鍵因素。
關鍵轉彎法,前面幾個并列要點的鋪排要清楚明確,最好有種層次感,從心理角度來看,讀者已經完全相信你的說法。而最后的突然轉彎既出人意料,又仿佛在意料之中,作者就強調了最后的轉折點。
五月份,簡書組織了一場轟轟烈烈有關魅族手機的神轉折大賽,所有文章和“關鍵轉彎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四種,2W1H法
什么是“2W1H法”?就是英文what,why和how的字首字母的縮寫。干貨核心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然后,講解如何做到這點。
舉例六
開始講“走心第一技”是什么?然后從三個角度分享“為什么要重視人的名字”,最后從三個方面講解如何記住陌生人的名字,從而讓你社交更容易,遠離恐懼癥。
2W1H法是一種邏輯非常嚴謹的干貨文主體講解方法,但也是一種簡單而通行的結構法。講清了WHY,對于HOW,我們就會有更強大的行動力。
2W1H法,你也可以把它稱為說明文主體的“三段論”寫作手法。
五,正反對比法。
通過正反兩方面例子與思路的比較,表達一種旗幟鮮明的觀點,得出一個可信的結論。
舉例七
簡書作者,拂逆之間,爆文《你過分在意別人,忽視自己》。
首先,作者舉例肥皂劇《親愛的翻譯官》主人公喬菲,以第一名通過入職考試的故事,證明了自己,堵住了謠言的嘴巴(謠言是因為和上級有一腿,才能夠轉正)。
再通過自己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而師兄我行我素,照樣成功的故事,兩兩對比,強調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感受,捆綁了自己思維,做回真正的自己。
這就是典型的對比法則。通過一正一反兩種對比,把作者的立場表達得清清楚楚。
六,時間順序法或事物形成順序法。
它既不同于橫向并列法,也不是縱向深入法,就是以時間為線索,或者以事物的先后發展,形成過程為順序,總結出干貨要點。
在前面第三種“關鍵轉彎法”介紹時,例子五,轉折前的四點,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
另外,再看一個栗子。
舉例八
簡書作者,花開candy。創作一篇讀后感,《八個步驟教你寫出創意故事》。
從積累素材,到整理素材;從審視自己的故事,到挖掘自己故事的獨特意義;從掌握主題與變奏,到列大綱與擴展(強調了沖突展現);從不斷修改,到保持原創并筆耕不綴。
這八個步驟就是寫作一個創意故事的先后順序,順序不可顛倒。這就是按照事物的發展或形成順序來寫作的。
這也是一篇優秀的讀后記,點擊率也挺高。
時間順序法,或事物發展或成形的順序法,干貨內容一般是不可逆的,否則讀者就會感受混亂,或不明白。
最后,還有第七種方法:綜合法。是以上六種方法融合使用。大道至簡,不再羅嗦。
我記得秋葉老師講過,大學及初入職場的前三年,甚至前五年,缺乏職場經驗,不懂人際交往,專業技能欠缺,最需要干貨類文章。
那么,進入社會或職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朋友,要多總結,把自己的實戰經驗,滿滿的干貨分享出來,讓大家受益,自己也在分享中得到成長。
這篇關于“炮制干貨文”的干貨文,希望對所有想分享,又不知道如何分享的經驗豐富的先行者,有所啟發。
成功大師說,成功是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方法正確。擁有方法以后,把方法重復做,成功就在眼前。
同樣,即插即用,PNP時代,干貨文主體的六種萬能結構法則,簡單普通,你會輕松實現“即學即用”,撰寫出火爆而有益的干貨文。
PS:這篇干貨文確定很“干”,方法不需要太復雜或多花哨,有用就好。大家最好結合文章中例子一起看,就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