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最愛的《Eat, Pary, Love》的10個問題
1. 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近幾年,我心目中有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而電影的故事情節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權當娛樂;第二次看的時候,完全看到我心里面了,感動不已,之后,我隔一段時間,就想重看一次。
電影的名字是《美食、祈禱、愛》,說的是一個剛與丈夫離婚的女人,不顧周圍人的意見,用一年的自由放空時間,分別在意大利享受美食,在印度學習祈禱和冥想,在巴厘島收獲愛情的故事。
這是一部很有節奏感,且很有指導性意義的故事,因為它是真人故事改編的。主人公Elizabeth漸漸發現婚姻的無趣時,曾一度想著要不要生孩子來維持婚姻,心里非常恐懼且不知如何跟丈夫討論的時候,她毅然做出了離婚的選擇。丈夫對離婚非常地不情愿,且以Elizabeth主動提離婚的條件,要求她支付相當高額的財產分割款。整個離婚的協調持續了很長時間,最終Elizabeth決定放棄財產糾紛,而選擇以最快速的方法結束這段婚姻。
離婚后,她仍然住在紐約,也交了一個比她小的男生作為男朋友,但每次男朋友需要一個人安靜,或者做其他事情不向她報備時,她內心的焦慮指數就會上升,她無法忍受一個人生活,非常地希望身邊能有人時時刻刻陪在她身邊。顯然,這不是這位年輕男朋友愿意做到的。
Elizabeth本身是一位作家,借著工作的機會,已經去過世界的很多地方。自從離婚后,她一直想有一種離開紐約的想法,只是沒能下定決心。當她發現自己與年輕男朋友又陷入感情的糾葛時,她害怕和退縮,不想面對和解決問題,于是,這一次她選擇離開,用未知來填充自己的空虛的心。
第一站她去了意大利,在意大利,雖然表面上她過得很開心,既有數不清的美食饗宴,也找到合適的人教她意大利語,可是每到晚上,她都會失眠,想起與丈夫離婚的糾葛,對未來的茫然,對孤身一人的恐懼,她不知如何排遣這些情緒,失眠的同時,也會禁不住嚎嚎大哭。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她一個人面對。
縱然非常的不舍,可是,為了能過得更好,她選擇離開了意大利,前往印度的修行中心。
來到印度,她完全是一個外行人,對冥想,對修行沒有絲毫的概念。她無法靜心,每天的冥想和靜心對她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她這樣不著邊際的作風被一位男修行者Richard看到眼里,時不時的會受到他的指點和嘲笑。一開始Elizabeth并不以為然,隨著兩人交談漸深,她開始跟Richard說自己的困惑。她說到自己放不下在紐約的年輕男朋友,總是想念他,不知道他過得怎么樣,自己是不是非常的愚蠢。Richard顯然道行比她高出許多,總能給到她一些很實用的建議。隨著心扉的打開,隨著修行時間的蔓延,Elizabeth漸漸地摸到了靜心的門道。當她覺得自己已經修復得差不多時,她選擇離開,前往巴厘島。
在巴厘島,她最需要見面的是巴厘島的一位巫醫Ketut, 當Elizabeth還沒離婚時,她訪問過Ketut,那時候他給了她很多有用的人生建議,這一次回訪,Ketut說她變漂亮了,人也變開朗了。在巴厘島,因為定期能去見Ketut,Elizabeth感覺自己的心定了很多,也能更好地響應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正當她沉浸在巴厘島的新生活時,一位在巴厘島療傷多年的男人與Elizabeth碰上了,兩人很快就墮入愛河。突入其來的完美愛情,改變了Elizabeth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她期待愛情的滋潤,另一方面她又擔心對愛情沉溺過多,會讓她失去自我。她曾一度想過要放棄愛情來保存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自我,但最后,Ketut鼓勵她去追求愛情,因為愛情也是生活平衡的一個方面。Elizabeth捧著最真誠的心,收獲動人的愛情。
2. 誰是這個故事里我最喜歡的人物?
主人公Elizabeth Gilbert
3. 我為什么如此喜歡這個人物?
我愛上這個故事的時候,正是我開始尋求自己的自我的時候。她對婚姻的看法,她對自我的要求,她對愛情的選擇,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4. 在這個人物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情?
在她的婚姻觸礁后,她感受到自己被無情的拋棄,被背叛,被指責,不被理解。她整個人的生活曾一度跌入谷底;可是,盡管周遭環境非常惡劣,她從來沒有忽視過內心的聲音,她敢于去傾聽,敢于去響應,盡管它聽起來很荒謬,但是她做到了。一度生活在情緒的谷底,用了一年的時間來療愈,她體驗了最極致的孤獨,最無助的情感發泄,可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當她遇到新愛情時,她依然是一位驕傲的女孩,她有自己的堅持和魅力。挫折并沒有打到她,反而讓她發現了自己的其他面向,她看到了自己也能靜心,也能冥想,也能一個人好好生活。
5. 其他的人物是誰?他們和我最喜歡的人物的關系是什么?
1)Elizabeth在紐約有一位好朋友Delia,Delia對生孩子的看法,影響了Elizabeth對婚姻的看法。Delia說生孩子就像女人臉上的一道疤,是抹不掉的。如果要生,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做。當時,Elizabeth被這句話震撼了,她還沒有想過生孩子,也不想跟丈夫生孩子,那么她結婚是為了什么。正是有了這些一連串的發問,她看到自己婚姻的困境。好的閨蜜不一定會給你說真話,但是她能看穿你的心思,以一種更讓人接受的方式,告訴你,你的生活現在是怎么樣的。
2)Ketut是Elizabeth的人生導師,他教會了她冥想,微笑,感受生活的平衡。他在用他豐滿的哲學治愈Elizabeth的同時,也治愈了我。
3)奴里亞西大姐是Elizabeth在巴厘島的好友,是一位單親媽媽,也是一位醫生。她時不時也會冒出一些人生金句。雖然她離婚的時候,凈身出戶,可是她并沒有放棄生活和自己的女兒,而是憑借自己的醫術來維持兩人的生活,最大的愿望是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這個夢想,是Elizabeth幫她籌款實現的。整部劇,都是一些為自己奮斗,不放棄自己的人生模范。
4)Felipe是Elizabeth在巴厘島新結識的男朋友。他為愛療傷,在巴厘島生活了很長時間,有一個將要成年的兒子,他對Elizabeth一見鐘情,夢想著與Elizabeth一起共度下半輩子。他曾一度與Elizabeth為了追求生活的平衡而放棄愛情的觀點爭執是否值得,他有自己的渴望和堅持,最終他對愛情的追求感動了Elizabeth.
6.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什么?它在何處發生?
如我的故事介紹。
7. 這個故事主要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我依然定義它是輕松、愉快和幽默的。
8. 我什么時候第一次遇到這個故事?我多久一次、又以何種方式更新自己對這個故事的認識?
我在2013年第一次看這個故事,在2015年重新遇到,現在,每過一段時間,我會重看這個故事。以新的人生觀體察這個故事帶給我的啟示。
9. 我為什么喜歡這個特定的故事?選擇它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其他的故事你可以選擇來替代它?
我特別喜歡她的原因是,首先她是真人真事改編,絲毫不矯情;第二,它是一個關于尋求自我,追求生活平衡有關,這與我尋找自我的軌跡有些類似,我在其中產生了許多共鳴;
我不相信替代的意義。每個故事所能帶來的啟示都是不一樣。我希望自己還能發掘更多更好的故事。
10. 我從這部電影中得到什么啟示?
1)生活無需懼怕困難,只要還能選擇,說明人生還是掌控在自己手里,仍然能找到出路的;
2)讓自己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人生前景會慢慢展開,鋪開;
3)不管何時,都要記得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