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隔壁有個大媽特別潮,她經(jīng)常舞弄著身段一邊還反復(fù)著b-box,我常去她那淘點CD,侃侃大山,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以下一幕
我特么直接昏古七了,顫抖著問大媽您這整哪一出。大媽一臉?gòu)尩闹钦蠈ξ艺f:“這是KTZ”
懷揣好奇心的本寶默默看完了三季的走秀,直接就體無完膚的愛上了它。封閉性的T臺,薩滿似的圖騰,鬼畜魔性的飾品,迷幻電子的預(yù)告片都讓我膝蓋中了無數(shù)箭
一切都要回到設(shè)計師Marjan Pejoski身上說起,他出生于馬其頓,畢業(yè)于圣馬丁服裝設(shè)計專業(yè),2001年為比約克設(shè)計一套天鵝禮服,在奧斯卡紅毯上轟動一時
Marjan Pejoski
天鵝禮服
表面上說是轟動一時,充其量也就是搬出以往的某個款式,加以自己改造出來的一個“新”樣式。這也變成Marjan Pejoski被詬病的一把雙刃劍
其靈感來源很大程度上(包括后續(xù)作品)來源于年輕藝術(shù)家團體YBA,1997年YBA早在英國聲名鵲起,達明赫斯特,崔西艾敏,克里斯奧菲利都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字
當時每一個文青都要來到倫敦朝圣,Marjan Pejoski也不例外,當他站在這些作品面前的時候,繽紛絢麗的色彩,死亡儀式的重新構(gòu)造,波西米亞般的流浪臆想把他壓得喘不過氣,這些均在他以后的作品中留下烙印
達明赫斯特,把虎鯊做成標本
崔西艾敏,混亂不堪的夜生活
克里斯奧菲利,《no women no cry》
畢業(yè)后在倫敦開了一家買手店Kokon To Zai,大量收集在校和畢業(yè)設(shè)計師的作品,第一是學生出價便宜好忽悠,第二是雛形階段好改造,類型豐富多樣
扯一句題外話,一個買手店的店內(nèi)設(shè)計非常重要,也就是日本人常說的“境”。一個好的境界不僅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高潮,更能使你融入語境順手再買幾件衣服。裝置藝術(shù)+意境營造非常重要
接著2003年他便成立品牌KTZ,最初的KTZ是一個眾多設(shè)計師混雜的狀況,沒有目的性,盲目的瞎撞,大膽卻依舊小眾(還是一買手店)
有意思的是,Marjan Pejoski始終在他的系列中反復(fù)強調(diào)動物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的設(shè)計中會加入翎羽與肉體的交錯穿戴,用色暈染和傳統(tǒng)編織很好看
PS:我喜歡她們的蕾絲褲襪
2004年他名聲大躁,開始為Misia設(shè)計環(huán)球演出的服裝,去了趟日本,認識了丸山浩二(設(shè)計師),同時也在倫敦結(jié)識了Sasko Bezovki(廣告商,DJ)
左邊是丸山浩二
這倆位的加入使KTZ正式以一個品牌開啟了零售店,也明晰了未來前進的道路---高街。不僅脫離了買手店的限制,也給Marjan Pejoski帶來另一種反設(shè)計,接地氣的思路
右邊是Sasko Bezovki
2007-2008年依然屬于嘗試期,開始接觸哥特,復(fù)古式的設(shè)計
2009年逐漸清晰,加入一些波西米亞的圖案,春季款式中更是凸顯出高街潮牌的趣味,但是還不夠特別
2010年開始,一季比一季夸張,一季比一季極端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2015年則完全達到一個高峰,用濃妝艷抹的宗教包裝時裝,統(tǒng)一主題的穿搭,另人咂舌的頭飾掛件,將神秘主義玩的神乎極神,年輕人大呼牛逼(變相的滿足了獵奇的心態(tài))
光論設(shè)計來說,我覺得KTZ并不能滿足我的視覺新鮮感,也沒有在剪裁上別有一番洞天,但它最初的方向設(shè)定的很明確----足夠吸睛,用時裝來詮釋潮流,將潮牌升級抬高價格
Marjan Pejoski并不算是一個瘋子,他知道他無法在時裝這條獨木橋上走的很遠,于是拉攏他人并行走過潮牌與時裝這一條狹窄的分界線,做一個文化掘墓人,不惜一切手段達到狂拽炫酷吊炸天,滿足眾多年輕人炙熱的消費渴望
上圖是有人指出KTZ涉及抄襲原搬
但是這一切又能如何呢?
時裝不在于表達語言,賣的好才是王道
南門大人聽我吹完牛逼,迫不及待地去買了一件,諸位大仙你們看著是覺著帥呢還是衰呢還是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