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識》學習體會1
? ? ? 前些天,先后閱讀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莫提默·J.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但由于一些瑣事的影響,至今都還沒有看完。今天看到“勇氣讀書會21天打卡群”,也看到吳虹校長一馬當先,還有眾多互加小伙伴的積極投入,自己也非常想參與,但必須閱讀讀書會推薦的12本書籍,于是我就選擇了《教育常識》。該書的作者是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政濤,我們贛南老表,還是我的同齡人。
? ? ? 教師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識。有無此道理和知識作為根底的教育,結果大為迥異。那么,哪些是教育者不能不知的有關教育的道理和知識,就成為一個需要明確的任務。本書就是為此而生的,是為“教師”而寫的“教育常識”,這是我長久以來的心愿,也是我的嘗試,現在,它近在咫尺。
? ? ? 在人類生活中,教育無處不在,教育的重要性也眾所周知。作者認為凡是試圖促進他人的生長和發展、改變和提升的人,都是教育者,也就是我們說的“教師”,教師不僅是學校中以教書育人為業的人,也包括各行各業的領導者、管理者和培訓者。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其實都會碰到很多曾經給予自己一些啟迪和進步的良師益友,這也就是論語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無處不在,就看你是否熱愛學習。
? ? ? 哲理散文家的周國平說得十分中肯:“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衡量一位教師和教育理論研究者是否進入了智慧的境界,不僅要看他有沒有與教育有關的實踐智慧和思想智慧,更要看他有沒有直搗人心、洞察人性的智慧,有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對人性的理解。達到此種境地的人,教育智慧和人性智慧已然形成了交融共生的狀態,有什么樣的人性智慧,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智慧,反之亦然。
? ? ? 而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識,這本《教育常識》就是作者專為教師而寫作的。作者認為“教育常識”就是“有關教育的最基本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作為教師就要懂得這些“最基本且簡單的知識與道理”,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
? ? ? 教育常識的根源是人性常識,它來源于對人的理解和認識,也就是對人的天性的認識。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經說過:“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教育的對象是人,我們每天面對的也是活生生的人,那么不懂得人就不懂得教育。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錢理群教授說過:“教育難,難就在回到常識。”這些年來教育可謂亂象叢生,各種借課改之名的偽專家層出不窮,到處宣揚炒作、大肆斂財,今天這樣改、明天那樣改,改來改去,反而把一些最本質的東西都丟了,上課像演戲,只圖熱鬧、不求實效,邯鄲學步,結果適得其反,看來回歸教育常識勢在必行!
? ? ? 對于教師而言,教育常識的獲得,不僅需要發現和學習,更需要運用和創生,它不是被動的給予,而是主動的構建。作者就是想借此書倡導教育常識,讓廣大教師能夠懂得這些知識與道理,從而讓教育回歸到常識。看來教育是需要有心人的,自己雖然從教30多年,每天的日常工作就讓我疲于奔命,平時很少顧及這些“知識與道理”,更談不上深入研究了。
? ? ? 這次借勇氣讀書會的機會好好看看書,今天就從《教育常識》開始,以后每天要多擠出些時間來閱讀一些教育書籍,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多作一點貢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