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幾天,我也寫寫。
作為一款短視頻工具及分享平臺,抖音在2016年9月曾以“A.me”正式上線,主打方向為音樂短視頻社區,可能覺得A.me的名字格調不夠,后又更名“抖音”,主打年輕態的短視頻平臺,此后產品一直處于打磨狀態,直到17年2月份,產品成型之后獲取頭條線上的資源支撐,數據開始提升。
一觀抖音的增長曲線,早期主要在微博發力,視頻多以魔性的舞蹈、有趣的表演以及個性化的拍攝剪輯為主,憑借社交媒體、網紅大V的微博推廣,數據走勢整體往上。期間借力贊助《中國有嘻哈》《王牌對王牌》等綜藝獲取的推廣資源,市場份額開始提升,2017年底出現幾波風勢更助長上升:
2017年12月下旬,V1.6.6版本“尬舞機”上線,配合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節目宣傳,關曉彤等明星微博上傳尬舞視頻的轉發曝光,日下載量從20w飆升至46w,登頂中國App store免費榜,連續霸榜16天。
2018年1月3號,由王思聰首發的“沖頂大會”開始刷遍中國互聯網,直播答題熱點出現,8號頭條在抖音上線“百萬英雄”,憑借熱點和線上資源加持,抖音下載量又從30w飆升至60w,之后下載量一直徘徊在45w~50w之間。
雖然期間受到國建新聞出版總局對于“直播答題類產品”市場的整頓,期間有過數據出現大幅下滑,但緊隨春節紅包活動的推出以及過年家人團聚,產品普及效率提升,數據后持續呈穩定態勢。
進入產品,首頁視頻以推薦和附近進行分類,推薦頻道下自動全屏播放視頻,而不像推薦以網格排布,原因可能有:
1.非網格展示視頻封面,減少用戶面對多個視頻時,主觀上依據標題和畫面的挑選過程,同時以我在推薦下瀏覽的幾百條視頻,內容上下質量不會差別太大,瀏覽體驗不會出現崩壞;
2.可選擇性大幅增加某些視頻的瀏覽和曝光,更方便平臺商業化拓展。一個已經插入feed流,在瀏覽過程就打開曝光的視頻和一個在首頁僅展示廣告封面的小圖,商業效果高下立現。
其次是上傳作品,有一個細節是在長按錄制視頻過程中,很貼心地使用了動態的錄制按鈕,對于習慣使用按住錄制的用戶來說,在做一些需要鏡頭跟著節奏抖動的效果時,動態錄制按鈕將保證即使手指偏移后,錄制也不會中斷。
在運營體系上,抖音是做了話題管理的,相較于其他競品,平臺具有更加可操作性。觀察統計了抖音上的話題及相應事件,發現在上線的新的貼紙、特效和開拓出新玩法之后都會有熱門話題的推薦產生,在一些商業合作上,挑戰話題的模式也帶動新的模仿和傳播。
在現在4G、wifi遍布,流量資費下行的時代,大眾閱讀資訊的主要載體在繼文字圖片之后已經過度到了視頻。相較于前者,視音動態媒介傳遞的信息更加直觀,感官上的刺激遠超文字圖片的平白表述,視頻快餐正是主流。
從目前看到抖音的商業化探索看,除了啟動廣告和feed流廣告外,還聯入了手機淘寶,可以讓部分用戶在主頁添加手淘商品鏈接,看到視頻推薦的心水商品可以直鏈購買,想象透過一個有趣的視頻發現了這么心水的東西,第一時間當然是看看自己也能怎么獲取。再擴展到其他方向發現什么好吃的,有好玩的能有直鏈直達,這也正是商業化最直接的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