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簡單、純粹、精練到極致的太空災難故事,卻引發了無數的聯想和好評。有人認為它是太空版的《少年派》,也有人認為它是《肖申克的救贖》的另一種演釋;甚至,時隔三年還有人認為李奧納多主演的《荒野獵人》是它的加強版。
一
現在看電影沒有前兩年密集了。既沒那么想看電影,也沒有什么電影,讓人急著去看。因此,在我這里,關于電影的一切,都在后退,后退到一個角落,蜷縮在那里,默不做聲。
最近看過的一些電影,本來想趁著性子、余熱,以及那么一丁點兒沖動,寫上幾筆,但終究還是沒有落下筆。比如《樹大招風》,比如《寒戰2》,又比如《諜影重重5》,這些電影我承諾過朋友,說會寫,一定會寫,甚至連大綱,都在腦海里過了幾遍,但最終一言未發。
我厭倦了電影。嚴格地說,我厭倦了部分電影。很多電影只當是日常的消譴,完全提不起心思和興致去評論。或者說,這種興致比不上跟朋友渴酒聊天,比不上跟兒子嬉戲打鬧。(此處不多加解釋,比不上就是比不上。)
現代電影和很多東西攪和在一起,似乎被攪糊了,攪混了,攪爛了。味道變了。由于工作的緣故,我手頭有幾部電影的商業合作項目,影片招商負責人說,它們的劇本,可以根據商業的投入費用改動劇情細節。
這幾部電影分別要在2017底、2018年初要上映的,都有大卡司,都是上億元的制作,但這些電影本質上跟小米4s、iPhone6s其實沒有多大區別。有時候,我真佩服那些寫手機測評的資深寫手,他們如果改行寫影評,或許中國電影也會像OPPO、VIVO手機那樣,大放異彩,令人刮目相看。
二
今天想說一部簡單的電影:《地心引力》。
說實話,我對導演阿方索·卡隆不太熟悉,之前應該看過他一兩部影片,但也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但那天觀看《地心引力》的印象,三年后,竟然清晰如昨。那天可能因為是周末午間場的緣故,整個7號廳只有3位觀眾。嚴格地說,只有1.5個。我帶了兩個三歲半的男孩,一個免票,一個半票,加起來一張半票,卻享受了包場待遇。
這種觀影經歷有點特別。我記得那天,兩個小家伙并沒有因為放映廳的大片、大片的空位,而大聲說話,或隨意走動,他們安靜地看完了全片,仔細回想,我覺得還是用“比較安靜”來形容更合適,畢竟中間好像有一次,或是兩次,我記不清了,他們走到最前排的位置,想伸手去觸摸屏幕上的太空站。從頭到尾,宇航員和太空站吸引了他們的全副注意力。
全片講述了宇航員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在美國太空站遭受“碎片風暴”重創后如何憑借強大意志從絕境中重生。片中,另外一位宇航員馬特·科沃斯基,由大帥哥喬治·克魯尼飾演,為了救助瑞恩,墜入宇宙深處。這段情節大概發生在片中前20分鐘,此后,影片幾乎由布洛克獨自擔當完成。
這個簡單、純粹、精練到極致的太空災難故事,卻引發了無數的聯想和好評。有人認為它是太空版的《少年派》,也有人認為它是《肖申克的救贖》的另一種演釋;甚至時隔三年還有人認為,李奧納多主演的《荒野獵人》幾乎是它的加強版。
以至于,我們發現,這部簡單的電影暗藏豐富而又意料不到的內涵,普通觀眾從影片身臨其境的視覺震撼中,體驗到漫步太空的奇妙,以及欣賞到失重、無聲的太空又是如何孤獨,又是如何美麗。
而那些曾經有過迷茫,有過從險境中重生的觀眾,此刻卻感同身受,以致無聲哽咽,黯然哭泣。那場宇宙間外太空的“碎片風暴”,在他們眼中,成了生活中時常發生的失戀、失身、失業、失孤,破產、離異、傷殘、絕癥,彼端浩瀚無垠的太空,此刻離他們如此之近,近得令人慰藉身心。
后來這部電影好像贏得了七項奧斯卡大獎,其中一項是最佳女演員。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毫無疑問是教科書式的,慌亂、失落、疲倦、絕望、掙扎、恐懼、痛苦、坦然,每個情緒的八度,都被發揮到妙到毫巔的境界。
如果說《荒野獵人》中,李奧納多的對手戲是黑熊、死馬、暴風雨,是傷口、饑餓、復仇火焰;那布洛克的片中對象是虛境、空無和內心世界的波瀾起伏,而她的表演,是消化角色后的自然反射,是全情投入后來的自然爆發——渾然天成,不落痕跡。
再后來,我又在同一家電影院相繼看了《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同類題材的電影,但很遺憾,我再也沒找到《地心引力》給我的感覺,有可能是那次觀影經歷太特別,也有可能是——后來的電影太復雜了。
三
今天的電影真的太復雜了。
所有的元素堆砌在一起,愛情、懸念、驚悚、無厘頭、科幻,我們把所有能夠吸引觀眾的,笑點、淚點、痛點、引爆點,疊加在一起;我們還在初創一部影片時,就開始將多少分多少秒多少幀的鏡頭販賣給了廣告主;還有,為了兼顧老、中、青不同年齡層觀眾,我們又將馬特·達蒙、劉德華、鹿晗混搭在一起,來一口美式漢堡包、一口港式叉燒飯,再來一勺甜心奶酪,然后呢?然后某位影評人或資深寫手,躲在電影院后排左側靠近入口的位置,偷偷統計觀眾在“首映禮”上的爆笑次數和爆笑指數,第二天再根據這些“大數據”,加工成一篇類似小米4s、iPhone6s的手機測評文。
內業人士告訴我們:“中國觀眾的主體是90后、00后,他們把取樂作為消費電影的主要選擇標準,沒人愿意去電影院思考、難過,不愿看嚴肅題材。”
然后呢?
然后,我們所有電影人學會了拒絕拍一部簡單而又偉大的電影;所有觀眾學會了,拒絕看一部簡單而又偉大的電影。
就像《地心引力》這樣的電影。
我之所以在三年后再補上這篇小文,或是流水賬,是因為我忘不了它。我不時地想起那天,美好的一天,沉醉在簡單而又偉大的電影里的那一天,將那種奇妙而又微妙的感覺延續到現在的那一天。后來,我時刻告誡自己:既然你已經厭倦了復雜的爛片,為何不去看一些簡單而又偉大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