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么的,身邊很多朋友都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不順利。也許是處在社會,家庭角色變化所致的震蕩期,也許是嘗試新事物所帶來的不習慣,也許是一成不變的生活使人乏味。今兒咱們就來從宏觀上聊聊這些不順利吧。
有緣和一位信佛的朋友聊天兒,他對我講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我當時沒仔細琢磨,就覺得哪有這么苦,我不是也挺快樂的每天。但隨著一天天的長大,身邊確實出現(xiàn)了許多煩心事兒,而且也有很多哥們兒弟兄跟我傾訴,仗著自己看了幾本心理學跟大家一頓分析。從西方心理學觀點分析大部分情況是心理狀態(tài),期望與現(xiàn)實背離造成的落差,如何調(diào)節(jié)自身同時努力改變現(xiàn)實雙管齊下是關鍵。
佛家太形而上,太消極。在佛家看來人類沒跑兒,有一個算一個,都受苦。西方太理論,太死板,跟治療差不多。我覺著咱們不如這么理解: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順利就有不順利,有喜歡就有討厭,有愛就有恨,有生就有死。正是這些反差造就了生活的豐富多彩,而這些豐富多彩則告訴我們不要無所謂!要體驗,思考這些色彩,無論是黑色還是紅色。要是一個人對什么都無所謂了就相當于死了,無所謂的生命沒有色彩。比如有的朋友身體最近不太好(很多住院打吊瓶的)。按佛家講是病的痛苦,你忍了吧。但沒有這病痛你又怎么能知道擁有健康身體的愉悅呢?你會在健康時無所謂你的身體。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發(fā)燒時躺在床上頭暈目眩,有氣無力的感受,再想像一下你身體健康,洗完熱水澡,鉆進被親密愛人暖熱的被窩的感受。很美,不是嗎?或者新媽媽們一夜被寶貝兒鬧醒8次有些崩潰。按西方心理學的說法:這是你生孩子前以為每夜只會被鬧醒4次,和低估了缺乏睡眠的精神狀態(tài)的結果。你要告訴自己每夜會被鬧醒16次,每天再喝3瓶營養(yǎng)快線就行了。比起這愣逼的醫(yī)學分析,你暢想一下如果沒有那一次次的崩潰你會有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欣喜若狂嗎?你會無所謂你的孩子。你再想像一下不經(jīng)歷一些崩潰而得到的愛情,事業(yè),金錢你會有所謂嗎?
這些不順利、順利就是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那些順利使我們心情愉悅,那些不順利教會我們珍惜。要體會思考這多彩的生活,要有所謂,且行且珍惜:)
昨晚警長朋友(謝謝高姐)分享了一篇《黑貓警長》作者戴鐵郎老先生的文章。老先生一生坎坷,不趨炎附勢,不卑不亢。老先生晚年的一個片段和本期的主題一致,跟大家分享:到了暮年,他從街上撿回瘸腿的流浪狗回家養(yǎng)著,直到后來養(yǎng)得健步如飛,他突然悟出其中道理:“人應該向動物學習,到哪里都能生存。你不可能一直順利,你沒法知道明天會怎樣。
最后補充一下八苦,當時聊天就記住生老病死了,其它的是寫作時現(xiàn)查到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好理解。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是對人或事物的怨恨與憎惡的痛苦;愛別離是與愛的人分離的痛苦;五陰熾盛是色(物質(zhì))、受(痛苦或快樂而起的感受)、想(由感覺生發(fā)的思想)、行(思想帶動的心與意志)、識(由以上感受、思想、意志得到的意識)五蘊蒙蔽了內(nèi)心的痛苦,個人理解還是翻譯成人生觀比較好理解;求不得就是想要得不到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