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適配啊對于 Android 來說永遠不會過時
相關概念
屏幕尺寸
- 含義:手機對角線的物理尺寸
- 單位:英寸(inch),1英寸=2.54cm
Android手機常見的尺寸有5寸、5.5寸、6寸等等
px 屏幕分辨率
- 含義:手機在橫向、縱向上的像素點數總和
一般描述成屏幕的"寬x高”=AxB,例如 1080x1920,即寬度方向上有1080個像素點,在高度方向上有1920個像素點 - 單位:px(pixel),1px=1像素點
UI設計師的設計圖會以px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常見分辨率有:320x480、480x800、720x1280、1080x1920、1080*2160
dp 屏幕像素密度
Android 特有的單位,注意這是像素密度
- 含義:每英寸的像素點數
- 單位:dpi(dots per ich)
-
計算方式
例如現在有一臺手機如下:分辨率 1080*1920,屏幕物理大小 5英寸。先算出對角線的長度=2203,然后除以5=440dp,dp 就是這么算出來的,詳細看圖:
944365-5f2509be9276460c.png
944365-2b5dc928ab334440.png
Android 常用的圖片文件夾和 dp 關系看下圖:
android 適配的困境
android 的適配是很困難的,為啥,很簡單 google 早期預想的 dp 適配體系現在完全沒用,要靠自己做適配,這樣能不困難嗎
Android 碎片化現狀:
- 定制系統奇多
由于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任何用戶、開發者、OEM廠商、運營商都可以對Android進行定制,于是出現了小米定制的MIUI、魅族定制的flyme、華為定制的EMUI等等 - 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組合復雜
* 屏幕尺寸有 4.0寸,4.2,4.5,4.8,5.0,5.2,5.5,5.8,6.0,6.1,6.2,6.8,7
* 屏幕分辨率有 320x480、480x800、720x1280、1080x1920,1080*2160
Android 早期規定以 160dp(即屏幕分辨率為320x480)為基準:1dp=1px,然后配合 google 官方建議的上述屏幕分辨率和物理尺寸,同分辨率,物理尺寸下的手機擁有相同的 dp ,可以計算出 dp 和 px 的轉換值,然后利用不同 dp values 文件下的 dimens 文件做適配
想象很美好,但是實際手機各方面技術發展很快,完全超過了 Google 的設想,手機廠商也不鳥 google 的建議規范,上面這么多 分辨率和屏幕尺寸的組合,讓 手機基本都處于不同的 dp 值狀態,這些 dp 值變化沒有規律,所以讓 dp 適配成為不可能,dp 值太多,無法做到適配
最簡單的就是不同的手機基本有不同的 dp 值,寬和高的 dp 都不一樣,一個手機 320dp * 480dp ,另一個手機 360dp * 560dp,寬和高的 dp 數不一樣,變化沒有規則,那怎么能再用 dp 做適配呢
Android 資源與資源限定符
Android 在不同環境下會選擇不同的資源,比如在不同的分辨率下,使用不同的圖片,Android 的資源體系是 Android 適配的基礎也是核心
android 資源種類如下:
- animator
用于定義屬性動畫的 XML 文件 - anim
定義漸變動畫的 XML 文件 - color
用于定義顏色狀態列表 - drawable
位圖文件(.png、.9.png、.jpg、.gif)、狀態列表、形狀... - mipmap
適用于不同啟動器圖標密度的 mipmap/ 文件夾管理啟動器圖標的詳細信息。 - layout
用于定義用戶界面布局。 - menu
用于定義應用菜單(如選項菜單、上下文菜單或子菜單)的 。 - raw
要以原始形式保存的任意文件(2.3版本要求1M)。 - values
包含字符串、整型數和顏色等簡單值的 - xml
可以在運行時通過調用 Resources.getXML() 讀取的任意 XML 文件
android 資源限定符如下:
資源的適配是按照上述圖中順序位為優先級,一步一步塞選出符合條件的文件夾,詳細看下圖:
比如有以下幾個適配需要做:
- 區域設置 = en-GB
- 屏幕方向 = port
- 屏幕像素密度 = hdpi
- 觸摸屏類型 = notouch
- 主要文本輸入法 = 12key
然后我們根據上述要求生成相應文件夾,以 drawable 為例:
- drawable-en/
- drawable-en-port/
- drawable-en-notouch-12key/
- drawable-land-hdpi/
- drawable-port-notouch-12key/
資源適配文件夾命名規范:
- 按照優先級寫配置
- 可以支持多級配置,中間以 - 鏈接,沒有空格
除了 drawable 文件夾,res 下面的所有文件夾都進行資源適配
大家都是很聰明的,雖然我寫的不是很清晰,但是我想大家都應該能夠理解,畢竟這個點不難不是,難在我們沒有系統接觸過,相關資源也很少
搞清楚了 Android 的資源適配,基本 Android 適配就穩了,android 的適配思路就是就是利用各種工具或是方式,針對不同的條件書寫所有的適配資源文件夾,本質永遠是資源適配
常見我們使用的是 sw 和 分辨率 2種適配思路:
適配方案一覽
常見思路:
- 傳統 dimens 思路
- layout 布局內適配
- 根據分辨率提供不同 layout 布局
- gogole 百分比布局庫
來自人民群眾的智慧:
- ScreenAdaptation
- AutoLayout
- Rudeness
- 批處理自動生成 px,dp 的百分比 dimens 文件夾
經典的適配思路
對于經典的適配方式,這里借助鴻神的文章:
第一篇:主要是根據設計圖的尺寸,然后將設計圖上標識的px尺寸,轉化為百分比,為所有的主流屏幕去生成對應百分比的值,每個尺寸都會有一個values文件夾。存在一些問題:產生大量的文件夾,適配不了特殊的尺寸(必須建立默認的文件夾)
第二篇和第三篇:這兩篇屬于一樣的了,主要是基于Google推出的百分比布局,已經很大程度解決了適配的問題。存在一些問題:使用起來比較反人類,因為設計圖上標識的都是px,所以需要去計算百分比,然后這個百分比還是依賴父容器的,設計圖可能并不會將每個父容器的尺寸都標識出來,所有很難使用(當然,有人已經采用自動化的工具去計算了)。還有個問題就是,因為依賴于父容器,導致ScrollView,ListView等容器內高度無法使用百分比。
傳統 dimens 思路
其實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就是在不同配置環境是中配置 id 相同,但是數值不同的 dimens 參數,已實現適配。早先 google 建議我們在 android 的 m,h,l,x,xx,xxx values 文件夾中去配 dimens 參數,但是現在這個好使了, 這幾種 dp 的配置早就不嗯呢乖覆蓋所有的 android 設備了。最近幾年出現了很多 dimens 思路的變種,思路和傳統 dimens 一樣,區別在于可以適配更多的設備
layout 布局內適配
這個思路大家都做過,就是利用不同布局自身的特殊屬性來動態是適配屏幕的變化,本質上利用布局 viewGroup 的 onMeasu,onLayout 動態計算來實現
我們常見的布局有下面幾種:
- 幀布局(FrameLayout)
- 絕對布局(AbsoluteLayout)
- 線性布局(Linearlayout)
- 相對布局(RelativeLayout)
- 約束布局 (ConstraintLayout)
常見的手段比如:
- 使用 Linearlayout 的 weight 比重保持控件之間的寬或高關系
- 使用 RelativeLayout 的相對位置排版
- 使用 ConstraintLayout 的 view 寬高比例,chain view 鏈,比重,輔助線
這些手段只是實現的 layout 頁面級別的一些適配,但是不是整個 andoid 的基礎,另外使用這些適配手段會造成 viewGroup 對自身的對此計算,布局,明顯加重布局顯示任務量,會造成頁面卡頓
對于這些手段來說,我們不要過多依賴,想還是要繼續探索 android 適配更合理的方式
AutoLayout
鴻神開源的適配庫,使用很簡單,但是可惜不更新了,另外有人反應多少有點小問題,同時該庫也存在擴展性較差。對于每一種ViewGroup都要對應編寫對應的AutoLayout進行擴展,對于各View的每個需要適配的屬性都要編寫代碼進行適配擴展;在onMeasure階段進行數值計算。消耗性能,并且這對于非LayoutParams中的屬性存在較多不合理之處。
這個適配方案是需要我們 activity 繼承 AutoLayoutActivity 即可,然后在 xml 中使用 UI 圖中的 px 值就可以了,然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下面這張最常見的 UI 圖用 px 做適配了
在 app 項目中的 AndroidManifest 中注明注冊設計圖尺寸即可
<meta-data android:name="design_width" android:value="768"></meta-data>
<meta-data android:name="design_height" android:value="1280"></meta-data>
詳細的去看鴻神的文章:
ScreenAdaptation
這是簡書上一個朋友的思路,核心就是重置屏幕密度。UI 給一個模板圖,使用 dp 單位,然后我們根據這個標準圖的分辨率和屏幕密度為標準,就算和安裝機器的縮放比例,然后修改安裝機器的屏幕參數以達到適配的目的。核心代碼如下:
/**
* 重置屏幕密度
*/
public static void resetDensity(Context context) {
//繪制頁面時參照的設計圖尺寸
final float DESIGN_WIDTH = 800f;
final float DESIGN_HEIGHT = 1280f;
final float DESTGN_INCH = 5.0f;
//大屏調節因子,范圍0~1,因屏幕同比例放大視圖顯示非常傻大憨,用于調節感官度
final float BIG_SCREEN_FACTOR = 0.8f;
DisplayMetrics dm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
//確定放大縮小比率
float rate = Math.min(dm.widthPixels, dm.heightPixels) / Math.min(DESIGN_WIDTH, DESIGN_HEIGHT);
//確定參照屏幕密度比率
float referenceDensity = (float) Math.sqrt(DESIGN_WIDTH * DESIGN_WIDTH + DESIGN_HEIGHT * DESIGN_HEIGHT) / DESTGN_INCH / DisplayMetrics.DENSITY_DEFAULT;
//確定最終屏幕密度比率
float relativeDensity = referenceDensity * rate;
if (ORIGINAL_DENSITY == -1) {
ORIGINAL_DENSITY = dm.density;
}
if (relativeDensity > ORIGINAL_DENSITY) {
relativeDensity = ORIGINAL_DENSITY + (relativeDensity - ORIGINAL_DENSITY) * BIG_SCREEN_FACTOR;
}
dm.density = relativeDensity;
dm.densityDpi = (int) (relativeDensity * DisplayMetrics.DENSITY_DEFAULT);
dm.scaledDensity = relativeDensity;
}
詳細的請看作者的文章:
試了試 demo 的效果,demo 用的是 dp ,不同設別還原還可以,但是對于屏幕比例變動的就不行了,會產生拉伸或壓縮的問題。
雖說我們在 xml 中寫的是 dp,但是系統在渲染時還是會最終轉換成 px 的,所以就是利用這個思路
舉個例子:
- 比如有 2個設備 A / B,像素密度 A 160 dp ,1dp = 1px ;B 480 dp ,1dp = 3px。
- 有一個 view 占屏幕大小的 1/4 ,那么 1/4 在 A / B 分別有多大呢
- 在 B 中 1/4 = 240 dp * 240 dp
- 在 A 中 1/4 = 80 dp * 80 dp
- 那么保持占用體積比例不變,B 的 view 寬高需要縮小 3 倍 ,這個 3 就是 A 和 B 之間的像素密度倍數
- 那么就可以推導出,像素密度高的 view 需要縮小像素密度倍數才能在保持 view 在低像素密度時 view 占用空間比例不變
- 但是現在使用的高像素密度設備 view 的寬高值,那么為了保證 Android 系統最后計算出的 px 值正確,我們只能等比例縮小所在設備的 displayMetrics.density 和 displayMetrics.densityDpi
上面的這個開源庫,別看寫的麻煩, 基本就是這個思路
Rudeness
也是一種百分比的思路,和 ScreenAdaptation 的思路一樣,但是實現不一樣,是以寬為基準匹配,不考慮高的因素,借助了 pt 這個單位,利用的是 android 系統中對于不同單位的換算公式,在其中插入百分數以實現動態計算百分比對應的 px 值的目的
系統單位轉換公式: TypedValue#applyDimension(int unit, float value, DisplayMetrics metrics)
public static float applyDimension(int unit, float value,
DisplayMetrics metrics)
{
switch (unit) {
case COMPLEX_UNIT_PX:
return value;
case COMPLEX_UNIT_DIP:
return value * metrics.density;
case COMPLEX_UNIT_SP:
return value * metrics.scaledDensity;
case COMPLEX_UNIT_PT: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 (1.0f/72);
case COMPLEX_UNIT_IN: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case COMPLEX_UNIT_MM: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 (1.0f/25.4f);
}
return 0;
}
我們只要在借助系統的單位換算公式,使用里面的某個參數可以實現注入我們需要的計算邏輯的公式。我們選擇 xdpi 這個參數注入邏輯,designWidth 是 UI 圖寬 px 值
Point size = new Point();
activity.getWindowManager().getDefaultDisplay().getSize(size);
resources.displayMetrics.xdpi = screenPoint.x / autoWidth * 72f
我們借助 pt 這個單位,然后修改 xdpi 這個參數,在期中除以 designWidth ,就能間接的實現百分比計算了。
詳細請這里:
關于 pt 適配思路,我之后又研讀一次,自己寫了工具出來,有興趣可以看:
批處理自動生成 px,dp 的百分比 dimens 文件夾
這是我上個公司以為前輩的方案,根據 UI 圖出算對應的所有百分比在不同的 dp 環境下 values 中 demens 中對應的 dp 值,然后我們引用。
這個方案得到的值不是很精確,但是基本可以滿足需求,沒有上面2個開源方案面對的系統不知道什么時候把顯示矩陣參數還原的問題。
示意圖:
這是前輩寫的 java 類,也是以寬為基準,編輯 java 文件填寫相應的 UI 圖分辨率,然后運行就會輸出相應的所有 values 文件夾,放到項目中就可以用了。時間有點長了,這個 java 類我找找,找到我會放上來的
后來我發現早就有人寫了這個方案,分為 px 適配和 dp 適配,px 的思路和我前輩的一樣,dp 的需要自己算 UI 標準 dp 才行
px 適配看:
全面屏適配
部分黑屏處理
全面屏適配為啥還要適配,因為全面屏的寬高比比較高,一般是 18:9 ,超過系統默認值
Android 配置文件里 application 中有一個元素 max_aspect ,這是 Android 系統支持的最大寬高比,默認是 1.86 = 16:9,超過這個數,屏幕的高就有部分會黑屏無法利用了,下面是個例子:
好在,可以設置這個參數
<application
android:maxAspectRatio="2.1"
android:name=".MyApplication">
max_aspect 設置為 2.1 = 18.5:9 ,基本就能應對現在的全面屏手機的屏幕寬高比了,不夠還可以往上加
之后我看到了,在配置文件中設置 resizeableActivity = true 就可以不用 maxAspectRatio 了,貌似現在都有 19.5:9 的屏幕了,2.1不夠了,大家設置的大一些
<application
android:maxAspectRatio="2.3"
android:resizeableActivity="true">
application maxAspectRatio 屬性 26 以上才支持,所以保險起見,大家還是在 配置文件里加 mate-data 吧
啟動頁處理
全名平帶來了新的屏幕寬高比 - 18:9,在啟動頁時,我們都是全屏顯示的,新的分辨率要求啟動頁的背景圖適應新的寬高比
處理思路無外乎條件系統的資源文件夾和 .9 適配了,不過 .9適配需要 UI 作圖時考慮給我們留邊,要不我們也沒放拉伸,新的圖片文件夾這樣建 - drawable-xxhdpi-2160x1080 、drawable-long
劉海屏適配
國內的劉海屏時刻在太坑了,國內廠商早在 google 之前就用上了 劉海屏 ,所以 google 在 android p 28 上提供的方法就別想用了啦,沒戲,我們之只能挨個商家去適配...
這方面有非常好的文章,我就不復制了,大家直接看下面的資料把
google P 適配思路:
華為,小米,oppo,vivo 適配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