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段視頻,感觸頗深。
視頻中邀請多位企業中高管對當代年輕一代人的人力狀況進行采訪。
采訪者提供多份履歷以供調查,為了達到最真實的反應,簡歷全都采用匿名。
第一份求職者33歲,學歷漂亮,卻因沒有經歷致使所有高管投了反對票;
第二位求職者25歲擁有學徒,洗車員多重就職經歷,卻只有初中文化,因其學歷沒有競爭力第一瞬間就被刷掉。
所有的企業高管眾口一致,在競爭壓力,就業形勢如此險峻的當下,這樣的履歷確實難以突出重圍。
當揭開求職者的神秘面紗,卻令眾人驚訝不已。
第一位求職者是赫赫有名的李安大導演;
而第二位求職者是臺灣知名面包師,獲得歐式面包世界冠軍的吳寶春。
而今他們都已經成為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回望他們的年輕時光,也曾黯然,也曾飄零,也曾被人不屑一顧,也曾一無是處。
我們常常驚羨于成功的光芒,卻忽略了他們光芒背后的隱忍,翻開一位位成功者的人生歷程,誰不是一路受傷,一路顛顛撞撞。
想必在他們黯然的那些日子里,很多人嗤之以鼻過吧?
如李安,為了安心創作,長時間在家專研,只是靠妻子的薪資來支撐著這個家。
他經受過多少人的非議,我們難以想象,最后那些年的堅持都會變成成功背后的一枚枚軍功章。
大家都說,我們這一代人相比他們當年會更辛苦。
是啊,在網絡通信日漸普通的今天,我們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身邊的人。
兒時,父母會拿隔壁家的小孩和我們相比;上學時代,我們與之相較的只是我們的同班同學,隔壁班的某某某;而今與我們生活相差很遠的明星,很多知名的大咖都會在我們的比較范圍之內。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在星光熠熠的舞臺中央,早已把同齡的你甩到了身后,我們越來越焦慮,也越來越無所適從。
聽說一位來自三線城市的普通家庭的同齡女孩,如今已成為月薪六位數的作家,一位來自農村的追夢姑娘,搖身一變成為眾人皆知的明星,一位00后的男孩儼然成為眾星捧月的新星。
成名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普遍化,也越來越隱射同齡的你的卑微。
你已25歲了,依然蝸居在小城的一隅,依然拿著城市最低的工資,依然從事著看不到遠方的工作。
你不甘落后,卻已被同齡人遠遠地甩到了身后;你心懷夢想,卻一次次地現實擊打地粉碎;你想要掙得高薪,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想要給父母最好的報答,可是在微薄的工資卡面前卻顯得力不從心。
你25,沒有令人傾慕的工作;沒有支撐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沒有存款。
每個月都在數著發工資的日子。
你看到年輕的他們在舞臺上閃閃發光,而你卻只能在社會的夾層中求生存。
你越來越覺得25歲的自己一無是處。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圍棋界也有說法二十歲不成國手,終身無望。
很多人都想要讓成功來得快一點,很多人都想要急于擺脫一無是處的自己,可是親愛的,過早地盛放卻也易過早衰亡,反倒歷經歲月的歷練更顯醇香。
那些洗盡歲月的鉛華,飽經滄桑最終綻放的除了美艷,以渾厚,以故事更加惹人注目。
其實一無是處的25歲誰沒有過呢?著名畫家齊白石五十七歲時畫作仍然未曾被賞識,摩西奶奶76歲開始畫畫,80歲舉辦畫展,轟動全球。
摩西奶奶曾說: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
對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里的每一個時期都是及時的。
是啊,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光,25的你一無是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滿足于眼前,止步于此。
或許你依然在從事著不喜歡的工作;
或許你依然躲在角落,默默無聞地為自己的夢想耕耘;
也許你曾遭遇過嗤之以鼻;
也許曾有很多人對你持以反對的聲音;
但是請不要氣餒,籍籍無名的堅持終將會沖破迷霧照亮你前行的路。
一無是處,默默無聞的25歲我們都曾有過。
只是有人不服輸,為自己的人生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有人甘于止步,得過且過。
如果你依然有夢,如果你想要自己的人生擁有另一個可能,那么每一個當下都值得你拼盡全力,我們不怕失敗,我們怕的是從來不曾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