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和一個頗有才華的同學見面,他是暨南大學高材生,語文功底了得,也是個很愛讀書的人,曾在高中畢業時推薦并借給我一本《亂世佳人》,對觸動很大。飯后我們一邊逛街一邊聊天,話題聊到讀書,不知為何他說到這本,他說作者太牛了,這書對他啟發很大。我笑說曾國藩的書我家很多也很喜歡,當年對唐浩明寫的曾國藩上中下三本頗有心得,可是我記憶非常不好,到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書中說了什么,而這本正面與側面,更需要回家好好研究了。這一次關于讀書的小小談話,也算是我把這本書作為重要選擇的緣由之一吧。
書是老書了,扉頁上赫然寫著2011年4月22日購。那幾年我特別愛買愛讀曾國藩,以至于姐妹們聚會,她們都愛拿這個開玩笑:“你們要是敢再聊老容不敢興趣的話題,小心她要給你們聊一聊曾國藩”
(家中收藏曾國藩書籍2015年集體照)
這一本應該都算比較后面買的了。到現在,我的這個版本已經下架了,新的修訂版本也在兩年前出版了。我選書讀非常講究興趣二字,某天某刻突然想讀什么就一定抓住興趣點去讀,這樣才是最能讀進去、吸收也會相對更好的,我相信書緣,相信吸引力法則。而恰逢這兩天周末,我抽出共計5小時的時間,讀完這本42萬字的經典。確實如我同學所說,作者真的很牛。
市面上寫曾國藩的書太多了,而作者的視角不是一般的小說結構,也不是標榜成功學式發跡史、做官做人準則,而是用寫學術論文的知識結構,從細節走構造一個立體的曾國藩,大量引用、分析、解讀。因為今年才完成了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知道寫學術論文的嚴謹性和難度,作者是用寫博士論文的要求來完成本書,其難度比寫碩士論文高出很多倍。謹從寫書的嚴謹性及旁征博引,就是本書牛的地方之一了。我讀這本書讀得非常過癮,是我非常喜歡的人物研讀這類書,加上作者視角和分析的深刻,讀起來興趣盎然。
書中寫了曾國藩的三個面,正面:從憤青到老奸巨猾;左側面:一生的收入和支出;右側面:迷信和天命。我最喜歡的,是關于正面的部分,其中關于他和左宗棠一生恩怨考,覺得尤為精彩,將人性和心理分析到極致了。
曾國藩年輕時即身居高位,十年七遷從一個普通進士成為副部級官員,在仕途上火箭般的速度在道光年間是非常罕見的。那時的他心系天下,勇于擔當,卻說話直接、觸犯官場潛規則、敢于作異類,把當朝官員甚至皇帝全都得罪完了。雖然得旨操練湘軍,卻得不到上至皇帝下至湖南官員實質性的幫助,一展宏圖之心郁郁寡歡,甚至回家服喪棄正在打仗的湘軍不管也沒得到皇帝的挽留,在家閑賦了一年。也是這一年的深刻反思,曾國藩終于大徹大悟,脫胎換骨。回想以前的為人處世,總是懷著強烈的道德優越感,自以為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經過反復放電影,他越來越清楚的看到自身的致命弱點: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干、一味剛強。他的改變包括:一,變得和氣、謙虛、大氣;二、對皇帝不再直言不諱而是學會了打太極;三、不再慎于保舉,而是同流合污;四、治軍不再一味從嚴,而是寬嚴相濟。
以下為部分摘錄:
1、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強者,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之人。(想到最近看的日劇《我的危險妻子》,那個反差啊)
2、中國社會的潛規則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掃蕩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虛偽、麻木、原話、機詐,是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須手段。只有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難的隘口。只有海納百川,藏污納垢,才能調動各方面力量,達到勝利的彼岸。
3、對于有志者來說,挫折是最大動力,打擊是最好的幫助。咬緊牙關,把挫折活生生吞下去,就成了滋養自己意志和決心的營養。這構成了曾國藩生命經驗中最核心的部分。
4、交友貴雅量,對朋友首先要誠,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渾,最后是不嫉妒。冤家宜解不宜結,因為你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
5、面對左宗棠的不斷攻擊,他的對策是:要求自己的親朋好友不要回擊他,并且鼓勵她們盡量與左搞好關系。二是對他的攻擊不聞不問不予回答。
6、曾國藩之于后人最大的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如果一根人真誠的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領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凈十倍。愚鈍之人通過自我魔力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浮囂之人也可以變得從容澄靜,偏執之人也刻做到心胸開闊不矜不伐。
7、曾國藩修身經驗中,還有一條是借助外力監督自己。我對這條很有體會,比如公開說自己要寫讀書心得。
8、普通人自我完善中最容易出現的是停頓和倒退,反復多次進步不多。曾國藩則終生堅持毫不退步,他一聲最推崇的品質就是有恒。
9、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強悍的蠻勁打通此關。熬過此關便可小進,再進再困,再困再奮,自有恒通精進之日。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的通的,便是好漢。
10、曾國藩過人之處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對事物進行了精到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后還要總結經驗教訓以為下一次參考。
11、與眾不同的笨拙精神,成就了曾國藩的渾厚、開闊、無所不包。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使他的思維保持著流動,敏銳,積極的狀態。他不預設、不禁止,更不妄斷。善于從庸常反常瑣碎的現實生活中攝取提煉智慧,善于從他所接觸的一切精神資源中探尋有用的東西。他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不是相互沖突,而是相互滋養。因此,他才具有大眼光,大力量,才能成就大事業。
??
雖然對曾國藩之前有所研讀,但這本書還是讓我對他的理解大大的加深了一步。特別是他人性中的兩面:即拙又精、即清又濁??對于他的影響力為何如此之大,又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用一句總結他:進可做大事,退可做圣人。因為他和王陽明一樣,一直用圣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讀此書時,腦海中不斷補充可以延伸閱讀的書籍:左宗棠、李鴻章、易經、清朝歷史相關、作者張宏杰的其他書籍??
積跬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