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日,
筆者在餐廳里吃飯,隔壁餐桌一對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也在用餐,其中一個孩子吃得很快,另一個孩子則邊吃邊玩,吃得慢的孩子媽媽就責備自己的孩子說:“讓你快一點吃,你就不聽,你怎么總是那樣!”“你看妹妹吃得那么多,你吃得這么少,真沒用!”又當著孩子的面和另一位媽媽說“哎,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
--將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說自己的孩子不好;沒有真正就事論事地糾正孩子的行為,反而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如別人,降低孩子的自尊;又當孩子的面來說孩子不聽管教,讓孩子聽起來“自己是一個不聽管教的孩子”。這樣的說教不僅不能正確教導孩子,反而將他引向背逆。
2.
某日,
路邊一位婆婆正在安慰一位生氣的三歲小寶寶說,“說你妹妹比你漂亮,你就不高興,好啦,還是你更漂亮啦!”
--又是拿兩個小孩互相比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如別人,孩子自然不高興,但為了轉變孩子不高興的情緒說謊,實際上是欺哄。導致孩子互相爭競,而不是客觀地看自己和他人。
3.
媽媽說,
"你不乖,叫你不坐在地上,你就硬坐在地上"。
"你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
--最恨這樣的話了!媽媽與孩子本來是天然的血緣關系,無論孩子如何,母親都是最愛孩子的。但由于媽媽受到世俗的影響,孩子的表現(xiàn)成了滿足自己虛榮的工具,導致孩子常要以行為表現(xiàn)在討好母親,長大后可能去隱藏自己認為不好的方面,一方面導致低的自我評價,另一方面又以好表現(xiàn)去討好他人。這樣長大的孩子可能很成功,但卻內(nèi)心支離破碎,活得可憐,不能以真我示人。
4.
孩子寫字不端正,媽媽教了幾遍了,孩子就是沒有長進,媽媽很氣惱,說"你這孩子真是死無用,教了你這么多遍了,為何還是這樣。怪自己生了這樣無用的孩子”。
--本來孩子在寫方面可能學習力不是很強,但卻被母親說成了整個人"無用",嚴重傷害孩子的人格。母親怪罪自己生了這樣的孩子,一方面導致孩子的罪疚感,更讓孩子怨恨自己的出生。多可怕的咒詛呀,使得孩子聽起來,好象自己這個生命存在都是一種罪過。
這些都是近期聽到的真人真話。我發(fā)現(xiàn)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話語教導很有智慧,但許多父母的話語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犯下可怕的錯誤,說父母對孩子造成滅頂之災都不為過。
原因在于:
第一:
孩子正在長大的過程中,作為孩子最至親的人,父母的評價往往被孩子接收為他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足于如何分辨外部的信息,所以還不能客觀地評價自我,父母及大人說我好,我就是好,說我不好,我就是不好。孩子的自尊高低完全取決于父母的評價。
第二:
父母話語中不能表現(xiàn)出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他必須表現(xiàn)好才能被父母愛,否則可能被父母棄絕。孩子結果學會如何偽裝自己討好大人,而不敢誠實坦露自己真實的情緒情感,真我被隱藏。長大了,可能會極力去取得成功,因為他必須用成功去爭取別人給予好的評價,用成功來粉飾自卑。自我因為成就而自傲,因為他的確某些方面很成功,自我又很自卑,因為別人的贊許象無法填滿內(nèi)心的空洞。許多A型性格的人追求完美常是被父母苛刻要求的結果,外面可能顯出活力和光彩,但內(nèi)在卻悲怯可憐。
人本心理學認為,
兒童期這一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在心理上未得到成人的積極評價和關懷與尊重,自尊受到嚴重傷害,這種傷害成了他深深的情感記憶,他越發(fā)渴望被肯定被尊重。他的這種需要轉變?yōu)椤拔覒撌且粋€被尊重被關懷受歡迎的人”的自我概念,并以這樣的自我認知面對所接觸到的人。但現(xiàn)實情況是,別人并不總能滿足他的內(nèi)心這一需要。于是,他的內(nèi)心強烈感受到“我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現(xiàn)實的不滿足和他的內(nèi)心需要及自我認知產(chǎn)生不一致,更導致了他的低自我評價及各樣的情緒反應。
羅杰斯說,“當我們接觸到與我們的自我知覺不一致的信息的時候,焦慮就會產(chǎn)生。”也不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感,對自我的陳述是“我是一個不被別人接納的人”,“我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對自我沒有信心。
低自尊是許多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
一個有人格障礙的成人常被視為情緒不好,性格急躁而已,以否認、投射、智化等防御機制扭曲掩蔽了低自尊及各樣的心理問題。
當自我概念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的時候,防御機制就不能發(fā)揮作用,個體就會體驗到一種羅杰斯稱之為“整合失敗”(disorganization)的狀態(tài)。他說“當這一過程發(fā)生的時候,對不一致的信息的抵御就徹底失敗了,其結果就是極端的焦慮。”
每一次的防御都使人離真實的生活越來越遠,把現(xiàn)實和幻想混淆在一起。越來越用幻想對照現(xiàn)實,越來越不能接受現(xiàn)實,并曲解現(xiàn)實。所以越來越不能適應現(xiàn)實,以致逃避現(xiàn)實。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定、性情急躁、意志薄弱、虎頭蛇尾、害怕困難。
因此,成人的消極言語對孩子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是直接的,導致孩子心靈的痛苦可能是終身的,因為人格一旦被塑造就不易改變。成人特別是父母常是罪魁禍首。
當然,以我的經(jīng)驗,人格仍是可以被重新塑造,只是需要付上極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