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聞被無數公眾號推送,和之前父親微博尋找拉黑自己,帶走300萬的18歲女兒的新聞一樣,很快將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推倒了風口。我沒有資格站在道德的高點去評價其中任何一方,但是作為與父母相處也存在諸多問題的我,很開心之前被太多道德綁架必須如此的問題可以拿出來討論。
? ? ? 我五個月的時候,因為重男輕女問題被父母放在外婆家寄養,6歲回到自己家上學,整個環境都是陌生的,現在還記得自己餓,但是不敢向任何人提起的恐懼,那種感覺至今都很清晰。我的父親是極度專制的人,最簡單的例子是我上小學時,告訴他德州的普通話是dé州,父親說是děi州,不允許我讀正確的,一旦你爭辯,他直接說只要他說的所有都是對的。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皇帝,整個求學生涯我都陷入一種深深的恐懼,很擔心因為自己的一件事,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表情觸怒了他,我就會失去求學的機會。每次交學費,都一定要挨到最后一個,老師幾次三番點名。母親很膽小,不具有任何的發言權。
? ? ? 現在我年近而立,但是這種關系并沒有因為我經濟獨立或者在大城市工作距離的疏遠而改變,就在前兩天我因為壓力過大,他再一次向我說村子里的人如何吹噓我在北京的發跡時,我有些疲憊地說了句我也只不過是每天努力工作,爭取自己所得。事實上我在北京工作扣除五險一金,稅,只是拿到五千多,不需要付房租,暫住單位宿舍。他立刻掛掉電話,我已經預料到又一場歇斯底里即將上演,果然他告訴我的母親、姐妹,我不想贍養他,忘本,開始喝酒、不吃飯、哭泣,像每一次一樣我依然戰戰兢兢地電話道歉,只是有種身在事外,看自己演戲的感覺。我的姐妹也一樣,每次都會忽然在群里問,我剛才對爸爸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不會生氣吧?每次看到都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為什么沒有“拉黑”父母?
1. 我理解他們生而為人的艱辛與無奈。他們的日常本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無限克扣自己。
2. 小時候,農村的標語墻上寫了很多簡單粗暴的宣傳語,“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盡管這些標語本身也值得研究,但是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這樣的標語也給了我莫名的力量。但是父母成長的環境,受到的極少的教育很難讓他們接受男女平等的觀念,就像父親每次生氣都還會抱怨沒有兒子一樣。我特別痛恨這種思想,但是也理解他。
3. 在感覺人格受到極大侵犯的同時,有沒有產生過北大男生的想法,當然有。但是做不到,我不能完全否認自己的膽小,或者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顧慮到其他人的看法,但更多的我會考慮到將一個柔軟的需要一切保護的嬰兒撫養長大里流失的歲月,這些歲月里有無數瑣碎事情的料理,其間的辛勞足以壓下我的委屈,很希望辛勞了一輩子的父母身體和心里都能愉悅,我不妄然說自己是愛,只能說如果我“拉黑”了他們,我自己過不去內心的責問。
4. 但是我看到這樣的新聞引起的反應是開心的,我從來不認為父母子女存在怎樣理所當然的占有,很希望看到在我們都崇尚一種美好道德的前提下,允許對特殊情況進行討論,畢竟還有更多的年輕人要為人父母。我因為這樣的父母子女關系,自己很害怕去經歷另一個人生命的成長,像張愛玲害怕自己成為母親一樣的人一樣。對這一類事情父母子女都能跳出事件思考一下自己,如果過去已經很難改變,未來當你拿起權力的魔杖,學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