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凡是有兒童聚集的地方,兒童游樂園,小區(qū)草坪上,幼兒園等地。我們最多聽到的是響亮不絕于耳的呼叫:寶寶。幾分親愛,幾分親昵動人心弦。
中國社會發(fā)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從政治層面,上層建筑到經濟發(fā)展都進行了許多改革,計劃經濟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不過還有一項政策,不是開放反而走向了計劃,那就是根據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國情,國家制定了計劃生育政策,即一對夫婦只準生一個子女,也就是獨生子女政策。并且做為國策,帶強制性地推向全國城鄉(xiāng),企事業(yè)單位,這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的特色,在世界上也是獨樹一幟。于是,物以稀為貴,人以少為寶嘛,寶寶從此真的成了人們的心肝寶貝。在我們的社會里獨生子女成為最重要的人間之寶。
我們因為有兒有女,所以我們就擁有兩個寶寶,外孫女王詩寧和孫兒岳哲涵。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極為看重人,在古籍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賁卦》中說:“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鬃釉唬骸叭收邜廴恕?。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人與天地,萬物相并稱,其內蘊包括人的精神和道德,以及人類的創(chuàng)造行為和成果,并且在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延續(xù)中不斷地拓展內涵和外延,呈動態(tài)的變異特征。文化與人類俱來同生,文化與社會發(fā)展與時俱進,人類創(chuàng)造著文化,文化孕育,改造著人類,這就是人文教育。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的文化繼承性和特點,時代的文化關系著人類的教化而后可“化成天下”。
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進入了由繼承傳統(tǒng)而來的現代化的人文新時代。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何其幸也,當他們呱呱落地時,睜開亮晶晶地小眼睛看到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他們的長輩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現代化,電子化,智能化的成長大環(huán)境。在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中,他們是得天獨厚,幸福無比的一代。
優(yōu)越的經濟條件,富裕的生活,現代化的社會環(huán)境,為獨生子女奠定了優(yōu)生,優(yōu)育的成長基礎。自他們降生之日起就具備了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智能化的玩具,生動有趣的中外動漫畫冊,有保障的衛(wèi)生醫(yī)療條件,幼兒園各種功能,技藝的特色教育,這一切都讓孩子們啟蒙,啟迪,增長智慧。現在的孩子們,一生下來就天資聰穎,稟性質慧,活潑可愛,被視為至寶?!绑聽僦椤蹦巳酥G椋鶄€大人呵護著一個孩子,獨生子女集六個大人鐘愛于一身,呼為寶寶,加倍親愛。
我的兩個寶寶和千萬獨生子女一樣,在萬般珍愛凝結的搖籃中生活成長。
出生于2002年九月的外孫女王詩寧,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丫頭,是我們和她奶奶,爺爺共同料大的。我清礎地記得,還在她兩歲的時候,有一次下午我用自行車帶著她出游,其時秋高氣爽,蔚藍,碧凈的天空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坐在車子上的寧兒:“姥爺快看天上那是什么?”我抬頭一看應該是噴氣式飛機留下的,但我當時不知怎樣給她解釋,她卻說“姥爺是飛機劃出的道道吧!”我連忙說:“對,對”,自己說是飛機劃出的道道,多么具體形象,那一陣我真為僅兩歲的寶寶的想像力感到由衷的驚訝和高興。或許是爸爸媽媽從事教育職業(yè)的緣故吧,或者是影響。寧兒三歲時能認百十來個字,五歲時就能讀一些淺顯的兒童讀物,上小學開始寫日記,閱讀范圍已擴展到世界名著,上初中,爸爸媽媽給買書,她自己也上網買書,家里的各種書,期刊雜志塞滿書架,堆在地上。竟然比我這讀了多少年書,也積攢下不少書的姥爺都多?,F在,已經能自己寫出語言流利用,詞準確的短文(見附錄)。
再說我們的孫子,出生在江南名城寧波。因為兒子已在寧波定居,所以成為一名“阿拉寧波人”,我這孫子生下來就是一個“大胖小子”。爸爸媽媽給起了帶有哲理性的名字:岳哲涵。人生下來都要有一個小名,因為是虎年生的,我們就順口叫“虎子”,但爸爸媽媽則叫“小乖”。不過我們這孫子也的確乖得很。一周歲以內,從來沒有哭鬧過,滿周歲后就會走了,也會呀呀學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叫得響亮干脆,樂得我們個個心里歡暢無比,兩周歲背二十多首唐詩,能在小區(qū)停車場識別十幾種牌子的轎車。三周歲后開始認字,知道看墻上的中國地圖,說出各省的名稱。進幼兒園,開始學認字,寫字,計數,美術,各種獎狀貼滿書房半壁墻。從幼兒園回家,坐在車上高聲念出沿路墻上的標語。開始夜間獨自上床睡,不翻滾,不踢被子一覺睡到大天亮。五歲時突出的表現是對書愛不釋手,爸爸開始從寧波圖書館借來一些中外兒童讀物,一本一本地翻看,有時居然正襟危坐(我們也要他注意閱讀時眼睛與書的距離)讀的瑯瑯有聲,和我們交談開始夾雜一些成語,詞匯。常常是如果怎么怎么就會怎么怎么;不但怎么怎么而且怎么怎么。有時晚上就給我們表演幼兒園當天學來的做主持人,連說帶比劃,說繞口令,背唐詩,稚聲稚氣,一本正經地,常常使我們樂得興高采烈,真是爸爸媽媽的乖寶寶,爺爺奶奶的乖孫子。
生長在同一個時代的人既有其共性,也有個性。我的兩個寶寶和同時代的孩子們一樣聰明,活潑,可愛,除此之外,個性居然表現出獨鍾書籍,與書有緣。從小就喜歡看書,宋朝著名詩人蘇東坡有一首詩里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和董傳留別》。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詩書繼世長”的遺訓。古今中外的書籍構成的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走進這輝煌的殿堂,人就能獲得智慧的源泉,無限的精神和力量。人就能立身,立德,立業(yè)。一生不會虛度。愿我的兩個寶寶努力奮進,能夠登堂入室,博覽群書,博學多識,沿著書籍的階梯走向光明人生。
也是蘇東坡還有一首詩《洗兒詩》,“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中國人喜歡說“望子成龍”本是對子孫寄予美好的愿望,而蘇東坡因為自己被聰明所誤竟然“惟愿孩子愚且魯”豈不是有悖人愿,不過你要是知道蘇東坡一生政治中的不幸遭遇也就不怪了。
我雖不算是生性“愚且魯”,但在普普通通的人中也是有自己個性特點,一生愛書,讀書,在書中學習不止,憑著在書中汲取營養(yǎng)成就了一生。今天看到我們的兩個寶寶如此鐘愛書,喜歡讀書確實感到莫大的欣慰。
人生于世,皆有先天不同的性格和氣質、才智,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后天的修養(yǎng)和學識,以及時,位,應,德,對成才都很重要。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進入現代化的社會。創(chuàng)造了個人成材天時地利的優(yōu)越空間。愿我們的兩個寶寶,愿中國獨生子女一代的寶寶們在新時代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附:王詩寧作文一篇
? ? ? ? ? ? ? ? ? ? ? ? ? ? ? ? ? ? ?難忘的姥姥
我有一個最難忘的人,她給予了我一個快樂而又無憂無慮的童年,她就是我的姥姥。每當回想起那些和姥姥住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就分外想念她。
小時候,我在幼兒園放假時,總會去姥姥家住一段時間。姥姥家在一片老房子中,那里每一戶人家?guī)缀醵际抢先?,所以我?guī)缀鯖]有幾個伙伴可以玩,只好和姥姥在家里看看電視,或看著姥姥做家務。在那片老房子中,每戶人家都有一個自家的小院子。許多人都在院子里種樹,種花,種菜。
姥姥家隔壁的院子里有一棵棗樹。棗樹長的很茂盛,都長到姥姥家的院子了。當時,我最開心的就是爬梯子摘棗吃,常常吃到飽為止。有一次,從梯子上快下來時,不小心摔了下來,姥姥和姥爺緊張壞了,趕緊看我傷到哪里,姥姥看我快哭出來了,一邊幫我揉痛處,一邊說:“寧兒,一定要堅強,而且以后要學會保護自己。”看著姥姥堅定的目光,小小的我盡然忍住了淚水,好像懂了一點什么叫堅強。
媽媽總對我說,我小時候最喜歡吃零食。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在姥姥家的事。去姥姥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推開柜子,翻來翻去找姥姥給我準備的零食。這時,姥姥總說:“你個小不點,真是貪吃呀!”眼神里卻充滿了對外孫女深深的愛和溫柔。
在姥姥家后面幾百米的地方,有一片不大的魚塘,魚塘雖然不大,但水質清澈,風景怡人。水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小魚。有空,我和姥姥會來這里散步,玩一玩,放松放松心情,看著我在那里蹦蹦跳跳,姥姥的滿頭白發(fā)和臉上細小的皺紋都會散發(fā)出快樂的氣息。
姥姥還為我做過許多舒適的小衣服,那些小小的衣服我都好好的收藏著,那都是我對姥姥最大的懷念。
姥姥去世后,我總會捧著她的照片看,看照片中那個滿頭白發(fā),有一雙和藹的眼睛,有許多皺紋的臉龐的姥姥。姥姥讓我堅強,但我總會在夜晚流著眼淚對天空說一句:“姥姥,你在另一個世界還好嗎?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