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曾這樣評價《傅雷家書》: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樓適夷先生這樣評價: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這個假期我捧起了《傅雷家書》,讀著讀著就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我被這種細膩的父愛所感動,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想到他為我付出的種種;又想到已經為人母的自己,對于孩子我這般付出了嗎?我做到盡自己所能,去用力托舉他了嗎?反思自己,覺得有太多需要向傅雷先生學習的地方。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30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爾扎克的《歐也尼·葛朗臺》,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為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傅雷認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居住在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然而傅聰最終不負所望,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后浪跡五大洲,只身馳騁于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作為父親,傅雷很關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兒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他在信中多次都談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
“不穿的西裝仍放在衣柜里,免吃灰”“等待期間,你應當把所有留京的琴譜整理一個徹底,用英文寫兩份目錄,一份寄家里來存查”這種工作可以幫你消磨時間,省卻煩惱。”“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別怕天熱、貪懶,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行前必須把要帶去的衣服什物記在“小手冊”上,把留京及寄滬的東西寫一清賬。生活節儉,用錢要計算。
這就是傅雷夫婦在生活方面給孩子的建議。
建議如此細心,又如此實用。反思我自己在生活方面未曾做到如此細致,因為自己的邋遢也讓自己的孩子染上了邋遢的毛病。讀完這段話,我便利用假期把家人不穿的厚衣服全部洗干凈、晾曬干,用袋子封好裝在柜子里。再看看自己的書架,已經好久沒有分類整理了,好不容易有假期,為何不利索地把書分類放好呢?為何不把孩子的讀的書全部挪到他屋里的書架上,方便他隨時翻看?想到傅雷先生這樣細致地告訴孩子,我懷著愧疚的心把自己的書房狠狠地收拾了一下,把娃的小書架充分地利用起來。
(二)專業上高瞻遠矚地告誡
樂曲方面:首先要集中幾個作曲家。作曲家的選擇事先可鄭重考慮;決定以后切勿隨意更改,切勿看見新的東西而手癢心癢——至多只宜做輔助性質的附帶研究,而不能喧賓奪主。其次是練習的時候安排恰當,務以最小限度的精力與時間,獲得最大限度的成績為原則。和避免分散精力連帶的就是重點學習。選擇作曲家就是重點學習的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是在選定的作曲家中再挑選出幾個最有特色的樂曲。例如巴赫,你一定要選出幾個典型的作品,代表他鍵盤樂曲的各個不同的面目的。這樣,你以后對于每一類的曲子,都可以舉一反三,自動的找出路子來。”
這是在專業學習上傅雷告訴孩子的做法。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訴孩子的一段話: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你需要掌握的知識很多,而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如果你真想做個出色的專家,你就必須密切注視無線電物理學領域的新成果,要給自己立下規矩,每天(真正意義的每天,包括節假日)都要閱讀鉆研至少5頁的本專業和相近專業的學術雜志。
同樣是為人父母,蘇霍姆林斯基和傅雷先生是如此地高瞻遠矚,真的是讓人敬仰。傅雷先生告訴孩子研究樂曲家的做法不也正適合我們研究名師的課堂實錄嗎?我們研究,學習,不能看看這個,學學那個,結果還是誰都沒學會。還記得程翔老師說過:‘盯緊一位名師,深入地去研究他的書,研究他的課,研究他發表的文章。潛心靜下來去做不也很有收獲嗎?”
教育我們的孩子也一樣,縱使他有很多愛好,我們不能全部滿足他,必須有選擇地去讓他學精學透,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三)坦然面對人生中的褒獎,困苦
? ?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過去,只要爬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控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回,別的挫折。”
? 這是傅雷夫婦對孩子啟迪心智的教導。
? 每一個成才孩子的背后,必定有用盡全力托舉的父母。傅雷夫婦就是這樣竭盡全力地去培養孩子。挫折、坎坷、獎賞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為人父母的我們亦要學會這其中的智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父親為子女的健康、平安、幸福而付出的勞動,是他的道德面貌的集中反映。一個男人,越是自覺自愿地承擔起這份責任,他的道德面貌就越是高尚,他也就越值得自己的子女效仿。”傅雷便是這樣的父親!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養育孩子是一種把理智、情感、智慧、能力融合在一起的復雜勞動,沒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我們都需要向優秀的父母不斷學習,邊前行邊摸索,終會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我們必會竭盡所能,去托舉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