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力不夠可能會讓我們無法集中精力,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在注意力環節略施小計,減少注意力被分散的無關項,那么不光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也能影響別人的行為。
有哪些小計呢?
001.重置選擇
當選擇過多的時候,一定會分散我們的精力,如果能“主動提供選項”,提前準備好選項可以提高決策效率。
前段時候,我請朋友幫我們院的微信欄目設計了一個logo,在我把關過后我才拿出來給我們工作室的同事選擇,朋友給了好多方案,但是最后我拿出三款,出奇的是大家全票通過;再比如,有時編輯公眾號的時候,我通常會給出兩個標題給大家選擇,因為我發現如果讓大家來構思,很可能就拖完半個工作日了。效率太低!不能忍!
除了“主動提供選項”,還有一個通過選擇改變行為的方法叫“自愿退出”。比如日常要組織朋友聚餐,把我們自己的偏好設置為默認選項,那么,除非參與者有更好的想法或者需要作出更改的情況,那么我們的方案一般都會通過,這樣可以最大化提高通過的概率。
002.預先設定
如果你是一個知道有“重視當前、輕視未來”的傾向的人,那么可以試著通過“預先設定”的策略,來影響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也就是在動作還沒發生的時候就進行設限,鎖定良好意圖,削弱誘惑的吸引力。
不少健身達人在講到控制飲食的方法時,都提到提前準備好下一周食材,簡單處理,在每次食用的時候可以加熱后或者直接進食,這樣可以減少我們在糾結吃什么的時候無故陷入決策陷阱。
之前箏小錢分享的《精力管理》拆書直播中有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糾結非常消耗精力。精力消耗了那么決策力自然也容易下降,不能同意更多。
003.掃清障礙
在通往行為的道路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障礙,在決策者眼中看起來都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高墻。
上周和老公去沃爾瑪的時候,在停車場有位妹子問我們,購物車應該停在哪里?她說如果隨便一放,購物車里的一塊錢硬幣就拿不回來了。是的,沃爾瑪的購物車在前段時間統一換成了需要放入一元硬幣才能使用,在使用完畢后用別的購物車插銷插上,一元就能取出來的模式,起初我們并沒有去思考這樣的形式有什么優勢劣勢,這樣不是減少了購物車的使用量嗎?但是那天經過女生的提問,我們才恍然大悟:如果顧客使用完購物車以后,不想推回購物車的集中停放處,那么他們就需要“支付”一元的使用費,或者是工作人員的“推車費”。
所以顧客在決策的時候,這就像一個小小的障礙,促使他們停下來思考、做出選擇,但無論如何選擇,對于超市來說都是有利的。
由此可見,我們決策的過程中,障礙越少,過程會更順利,比如我想要早起晨跑,那我就會在前一天將裝備準備好,這樣第二天起床、洗漱、換好裝備就可以出門了,不用糾結。
同理,如果我們希望別人能夠配合自己做出行為,那么請幫助對方簡化一些流程或者消除一些障礙,讓他們做事輕松一些,畢竟人們喜歡處理簡單的事務。
改變行為并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意志力,適當地運用以上三個策略,并巧妙地在環節中施加力氣,就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參考書目:《決策的力量》 [美]? 鮑勃·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