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勵志哥:我要成功
大叔身邊有很多奇葩。
曾問李師兄:怎么我身邊那么多奇葩呢?李師兄淡淡回應:物以類聚。
想想看,真的,這些人都是我朋友,而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著我自己的影子。
勵志哥是我中學同學,大學我們考到了兩個城市。
大四時,我去看他,住在他的寢室里。一覺醒來,發現他坐在很黑暗里,開著一瓶郎酒,點燃的香煙在濃黑里一閃,又一閃。
我問他怎么了?他說失戀。我一跳起來,我們就著黑一起喝酒,聊了個通宵。
那之后,他就像開掛一樣。報送研究生,明明是工科生,卻考了注冊會計師,畢業后進入四大之一,跳槽某分析公司,再跳槽某大企業收購部門高管。
我們一直有聯系,他給我最大的印象是:不開心。在一次中學同學聚會上,喝多了一點的他,當眾大哭。
勵志哥可以說是成功的,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實現了他要的目標,不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忘記了他的目的。
勵志哥的核心價值觀是:如果沒有成就,就不會有人愛我。大學時的失戀,并不是導致他成功卻不開心的原因,而只是一個刺激,讓他內心的信念進一步顯化出來,于是他借由心里的痛,努力奮斗,期望以成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這并不是他真正喜歡的模樣。
02 ?摳門哥:我要有錢
此人可謂奇葩中的戰斗機。
我們是同事,一起合租過房子。我住進去的第一天晚上,他來找我借錢,說是打游戲充值,借20元。
我心里好奇,但見他年紀太小,又是月底,心想可能年輕不知道計劃,便答應了。
是的,這只是開始。接下來,5元,10元,20元……每次都是很小的錢,從來沒有超過50。這是很絕妙的方法,因為就這么點小錢,你不好意思拒絕,更不會花工夫去記下來,以至于我現在都不知道到底借了多少錢。
我唯一記得的是,從來沒有還過。同事后來告訴我,他用這種方式跟很多人借錢。
同事叫他一起吃早飯,他說不吃,不餓。同事說,我請。他說好吧。到地方之后,他說:老板,來兩碗,一碗打包。同事不解,他說,給女朋友帶一碗。
是的,這種人,也有女朋友……
相處久了之后,我終于摸清了他的想法:存錢,然后投資,賺更多的錢。要存錢,就必須控制自己花錢。那要怎么做到呢?去老媽那里拿一張銀行卡,不問密碼,每次工資下來,先留下300-400供本月開銷,其他全部打進那張卡里。
這導致了,他下半月沒錢吃飯,這時候,能混就混,能借就借。
可以說是很奮斗了。但是你們想不到的是,他的爹開著做電梯的廠子,他家在當地步行街有十幾個門面,每月光租金收入就夠我們一年份了。
真是一個,明明可以啃老的富二代,卻要靠自己摳門攢錢的好孩子。
摳門哥的核心價值觀是:我若沒錢,就不會有人愛我。可笑的是,因為摳門,他兩個女友都跟他分手。但他不在乎,他的寶馬車副駕上,總會有更多的女孩坐上去。
摳門哥認為,錢比這些都重要,他找老婆的要求是,要有正經的工作收入穩定,雙親身體健康沒有病。他不是一個矛盾的人,很專一,他讓錢成為一切的中心,并且喜歡著這樣的生活。
但在心底,他是不開心的。每一次,當他新換了一輛車的時候,他會邀請大家去兜風,當他自己裝修了一個小觀影室的時候,他會邀請大家去參觀。終有一天,他會發現,贏了江山輸了你,這江山,贏給誰看?
這不是他真正喜歡的模樣。
03 ?傳奇哥:我要成長
傳奇哥是一個傳奇。
我是在一次心理交流沙龍上認識他的。
主辦發邀請我做一次小沙龍,20多人,在一個環境不錯的咖啡館里聊成長的話題。傳奇哥坐在正對面,扎著一個發髻,留著胡茬,身著漢服。一打眼看去,我以為是個道士。
聊的時候,傳奇哥很認真,喜歡互動,提了很多問題。從他的問題里,能感覺到他求知的渴望。
他沒有工作,是個自由職業者,靠為別人做設計為生,看起來吃穿無憂。自我介紹時,他說:感覺工作啊賺錢啊,都沒什么意思,但是今天的主題,是我覺得最感興趣的事。
這一次,聊的很盡興,從佛洛依德,聊到了馬斯洛晚年,從超個人心理學,聊到了佛與道。
后來,我從朋友圈知道,傳奇哥去了某道觀半年了,看起來似乎是要出家,或者準備出家了。
傳奇哥的核心價值觀是:人生的意義在于成長。
傳奇哥認為,沒有一切東西,能夠比成長更重要。為了這件事,可以放棄掉所有的一切。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灌輸的道理,而是一種近乎本能的東西,只要看到成長的可能,就會不自覺撲上去,去追求和探究。
這種價值觀與其他價值觀的不同在于,他是脫離于他人眼光的,這樣的人,會讓人覺得而又一點奇怪,但你又會被他散發出來的神秘感所吸引。
哪里有什么神秘,他只不過是在努力奮斗成自己真正喜歡的模樣,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