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的構建

學習筆記來源于 “可能性與大設計”的多篇文章

1、產品的形態

? ? ? ? 做產品的時候就要建立一個系統化思維意識,不能夠孤立的只去看一些點。例如,我只看產品應該做成什么樣子,功能是什么,界面是什么樣子的等等,這些還遠遠不夠。其實我們做產品做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實際做的不是產品,做的是人,我們是在對于人性的洞察,人性的優點、缺點、各種各樣的方面,不管我們用什么樣的文字、圖形、視頻等等,這些方式都是在輔助我們,真正我們要去處理的是人的認知的心理。

2、戰略層

? ? ?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傳統企業,我認為再過兩三年之后可能就沒有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公司存在。大家都會去做,把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去融合起來,但是現在其實還是很明顯的,有很多完全沒有經驗的互聯網的公司,他們看著感覺好像互聯網產品還不錯,順帶著來做一下,這種公司相比于把互聯網產品納入自己核心戰略的公司,同樣讓你選擇兩家你應該選擇哪一個呢?顯然是要做后者,因為在前者的時候你做很多的事情沒有資源,然后也沒有一些相關的支持,沒有相關的人,而后者一旦進入到整個企業的核心里面,就意味著未來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去重視的問題。


3、市場層

? ? ? ?企業都是在不斷的挖掘這個水池里面的藍海或者是在紅海當中去尋找藍海。早期燒錢,實質是在“蓋房子”

4、用戶層

? ? ? 人和機器、人和產品組成的整個的系統,那這些產品里面需要這些初始的用戶進來,所以往往產品的初始的用戶會對后來產品的用戶產生很大的影響。產品是隨著這些種子用戶去成長的

? ? ? 輕度用戶、重度用戶。有些用戶可能是偶爾用一下,有些用戶天天已經把這些產品用得特別極客,在很多產品里面用得很多深入的功能。

? ? ? 鯨類用戶,什么是鯨類用戶?就是當我們在做有些交易的產品的時候你會發現往往都會特別符合二八法則,就是20%的人可能產生了80%的收入

? ? ? ?還有其他的一些像是新手的用戶也很重要,因為所有的用戶都是從新手的階段過渡過來的。這些就涉及到我們一開始去做這些產品的時候我們就要去降低這些新手的門檻,然后引導新手去使用功能,慢慢的去把新手引導,慢慢的去把新手往下一步去轉化等等。

挖掘用戶過程思考
? ? ? 用戶是不斷去演進的,一個新手用戶會逐漸的去演進為老手,不同的這些用戶比如說一開始由不熟悉逐漸的到熟悉,或者說一開始這一類用戶群逐漸去擴大了,往往一開始使用的這些產品的用戶都是從對這個領域比較極客的一些用戶開始的,逐漸逐漸的會有很多的一些小白用戶加入進來。這些用戶會不斷的進行用戶演進、進行變化,每一個階段我們的核心用戶都是不一樣的。

實現用戶目標是實現商業目標的基礎


5、需求層

? ? ? 不同用戶的需求有差異:首先我們去分析需求的時候就要先去拆分出來不同的用戶群體,把這些需求、包括用戶的角色等等完全的去明確清楚,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分析具體的需求。

? ? ? 用戶需求有優先級之分:我們并不是要滿足所有的用戶需求,因為很多的用戶需求第一是你根本滿足不了,第二是你在現有的資源的限制先滿足不了。我們要清楚這個產品這樣做是不是對于大多數用戶都能接受,那肯定有用戶接受有用戶不接受,我們就要去衡量這里面的利弊,我們應該做哪些選擇,這就涉及到要去做優先級的劃分,我們要始終去滿足優先級最高的那些需求。

? ? ? ?需求需要不斷迭代:需求是不斷的迭代和不斷的被挖掘的。因為像我們之前講過的,用戶群體在演進、需求也在變化,并且第二點就是外部條件變化了,然后導致了需求同樣會變化。

? ? ? 很多公司在很多地方像電腦這一端,也就是一些本地的播放器,競爭特別激烈,這些公司出一些功能,我又出另外一些功能,你比市場推廣,我也來市場推廣,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做競爭。競爭得非常激烈的時候突然間發現在這個市場里面的輸贏都不重要了,為什么不重要了?因為有一天做本地播放器的人發現他的競爭對手根本就不是其他做本地播放器的人,而是在線視頻播放。因為前幾年的WI-FI等等這些網絡設施的普及,然后在線視頻網站不斷的崛起,優酷、土豆、愛奇藝等等這些的出現,就發現大家面對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競爭了,沒有多少人會把視頻下到本地去看,很多的人都是在線去觀看視頻,這就會發現外部條件變了。整個用戶需求從技術、到總體都發生了改變,這樣就導致了根本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用戶的需求不再是一個更好的本地播放器,而是一個更流暢的,有視頻節目更多的片源,更多的在線視頻播放,這就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我們就是要不斷去挖掘當下用戶的具體的需求的特點


6、功能層

? ? ? 我們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目標和商業目標。

? ? ? 我們要用恰當的,可實現的技術和資源來做功能,并且我們還需要考慮實現的難度、實現的時間成本和實現的商業成本。同樣的做一個事情,你有沒有更多的錢來去支撐,來選更多的工程師來做,甚至有些地方我們可能需要大量的編輯人員、運營維護人員,去探索能不能去支撐,這些都要在這些邊界里面去,然后功能也是需要不斷的在迭代當中去完善,我們在互聯網產品當中很難一次性能把這些功能都做好,都需要不斷的去迭代。

7、內容層

8、界面層

界面簡單劃分為交互和視覺

在里面我們大概定義了五種界面的要素。

可用性的第一要素就是簡單使用,就是你這個產品使用起來應該比較簡單,要對用戶來說很容易就能夠學習,能夠掌握到這里面的內容。比如說我開始使用一款新產品的時候,我怎么能快速地學習和使用。

第二就是容易使用,使用起來我應該沒有那么多障礙,我很快就很順手的用起來。

第三是要有效率,效率就是指我在單位時間內想完成這件工作的速度。會發現以前的很多系統辦公軟件,它使用起來的效率是比較差的。因為我同樣要處理一個工作的流程,比如銀行里面的系統,柜員在使用這些系統的時候,你一分鐘可以處理多少這些個單據,這些往往和我們的界面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我們一定要讓它用起來順手,容易使用,使用起來要有效率,并且還有一點,就是容易從錯誤當中恢復,因為用戶使用是一定會犯錯的,人是避免不了犯錯的,但我們關鍵的是怎么樣能避免出錯,并且能夠從錯誤中快速地恢復過來。

最后一個是主觀的滿意度,就比如說我各種各樣心理的主觀感受,我覺得這個界面很漂亮,這就像我在外面在逛街,我在逛街的時候去一家店,這家店的門面裝修得非常好,讓我看起來就很愉悅;另外一種我到了一家店,發現特別的臟亂差,我的心情,我的各種主觀的評價就會變差。在界面也是一樣,一個良好的界面就會看起來讓人心情愉悅了。

所以界面要服務于功能、需求、市場、用戶、戰略等等,它不是一個孤立的事情。我們后面也會講,它不是一個只是我在自己個人主觀表達的一個事情,界面本身是一個科學的事情,我們涉及到的交互,視覺等,每一步都和認知,和人的心理,和很多的事情相關,其實有很多人都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了,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我們做界面就是在畫畫,在做藝術,不是這樣的,一定要和產品的功能、需求、用戶、市場、戰略等等對接起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